藥物淋巴球刺激試驗(Drug lymphocyte stimulation test:DLST)如果要鑑定引起疹子的藥物有DLST、貼布測試(Patch test),口服誘發試驗等,是在體外檢查(in vitro),其中DLST一定要做的檢查。
由於貼布測試或口服誘發試驗,發生陽性率的機會很高,而且因檢查導致身體更敏感化,使症狀惡化,日本以DLST先測試為原則。
其原理就是使用原因藥物敏感化的T細胞,在體外認識抗原的藥物,特異使其增殖,在DNA合成增加作為指標的檢查。做法就是抽取被檢查者的未梢血液中,分離淋巴球或者單核球,即單核細胞,分離後培養。其次將各種被懷疑的藥物製成各種濃度,分開刺激淋巴球,被刺激的淋巴球如果有反應,淋巴球會增殖,這時要加人3H-thymidine,因為淋巴球增殖時會吸收3H-thymidine,可以測試吸收多少,以count per minute(cpm)表示。在這種淋巴球增殖過程,與Interleukin 2 、4、 5等有關。
藥疹有許多病型,因此會有多少不同。發生頻率最高的就是散佈性紅斑丘疹型,(Disseminated erythematous papular)或重症型StevensJohnson症候群(SJS)型、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等發病初期至1週內容易出現陽性檢查。要注意的就是藥物引起的過敏症候群(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DIHS發病後8週,檢測才會呈陽性,因此初期檢測陰性,還是不能否定本疾患。
如果檢測時被懷疑的藥物增加,檢查使用的血液量也要增加。對照組就是不加入藥物的一組。在陰性對照組也會增殖若干淋巴球,可以測定3H-thymidine在陽性與陰性兩組中的攝取量,以Stimulation index(SI)表示。判定的方法,在歐美SI值超過2~3以上時為陽性。日本則以其值乘以100 ,超過180%為陽性。
檢查時的白血球中的淋巴球占30%,即有1,200~1,500個淋巴球就可檢查。通常被懷疑的藥物把它粉碎,或者使用超音波震碎,然後溶解,如果能夠溶解的就可作為培養之用。但是其中如栓劑或糖漿,就不是水溶性藥物,就不能拿來當檢查之用。
日本的檢驗報告顯示,DLST的陽性率約50%,其它的醫療機構的檢驗報告顯示,陽性率為40~50%。看起來檢查陽性率稍為低,那是因為檢查的時間有關。如DIHS發病後經一段時間後,才會呈陽性反應,還有散佈性紅斑丘疹型,發病初期陰性,經過一段時間後才會呈陽性反應。因此如果檢查能夠多做幾次,陽性反應的可能性會提高。藥物本身對白血球的增殖能力特別影響的抗腫瘤藥物,或免疫抑制劑,干擾素(Interferon)α或β, 因為有細胞毒性,可能會呈偽陰性,此點要注意。其中還有刺激淋巴球的IL-2(Interleukin 2)或Redox function,再加上可使淋巴球增殖的SH基的藥物,如Bucillamine、Tiopronin,可能會呈偽陽性。如果被敏感化的淋巴球進入人體血液中也會呈陽性反應,也就是會發生皮疹。如DIHS、TEN型、SJS型呈陽性率較高。
因此,重型病患使用體內檢查就會發生危險,因此使用DLST的檢查在這方面就安全多了。
如果病患在使用類固醇的病患,據日本的報告,對SI值沒有影響,因此使用類固醇的病患照樣可以檢查。
從來沒有使用過的藥物也會呈陽性反應,同時發生過PC(Penicillin)過敏反應的病患檢查却呈陰性反應。關於這方面的問題,因為DLST呈現的是延遲型反應,如果即時型反應的Anaphilaxsis shock,就會呈現陰性的情形比較多。其中也有呈現陽性的也有,其原因是雖然皮膚的症狀呈現即時型反應,但是也有屬於延遲型反應的一種,檢查會呈陽性。
通常沒有被藥物敏感化的,是不會呈陽性反應,但是如果在病毒感染後淋巴球增加,而增加的淋巴球對藥物有交叉反應時,即使沒有使用過的藥物也會出現DLST陽性。
日本的健保對淋巴球刺激試驗,從平成20年(2008年)開始付費,因此病患的負擔減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