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是全世界中的高齡化社會,但這不是意味著日本人的高齡者增加,壽命延長,而是高齡者的健康與從前有很大的不同。從前的日本平均壽命比較短,高齡者的人數也比較少,不僅老年人罹患慢性疾病,還有中風後遺症,背部彎曲,顯得特別虛弱的印象。但是現代的日本,已不像從前,可說做到老當益壯的地步。
從日本幾所老年人的研究中心,瞭解到20年前,甚至10年前的老年人比較,現代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比從前好很多,但還是不能一概而論。
大致可分為前期高齡者與後期高齡者,前期高齡者指的是65~74歲,非常活發,而且健康狀況良好,這批老年人,都有按時接種預防注射,因此精神很好,可以說很健康,還參加各種活動。因此前期高齡者可說很健康的集團。但是到了75歲以後的後期,就開始發生虛弱,因老化發生身心的減弱,在日常生活中,要自己照顧自己就開始發生困難。今後高齡化社會,後期高齡者會增加,如何照顧後期高齡者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在日本對40歲以上的健康檢查,主要針對循環器官為主的健康檢查。因為日本人的死亡是以癌症、循環器官死亡的人數較多。因此要如何預防循環器官的疾病,日本的健康檢查從年青時的健康檢查就注意到此點。因健康檢查的效果,循環器官疾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據日本的研究,雖然死亡率改善,持有危險性老年人及發病率不一定改善。也就是後期老年人一旦發病後,還遺留後遺症,也就是一輩子要照護。因此日本目前所做的中年人的健康檢查是針對新陳代謝症候群的檢查,同時預防將來發生循環器官疾病而需要照護。
因此高齡者的健康檢查主要就是預防循環器官疾病的發生,測定血壓或做心電圖,為一種檢查的手段。
為了維持高齡者的生活機能及預防照護,具體的做法就是預防老年症候群,如跌倒、偏食、失禁、失智機能低下、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的狀況,其它不明顯的憂鬱、口腔機能的低下等。
雖然老年症候群,不一定是疾病。但是高齡期就會明顯化,一定會影響生活機能。因此老年人來看病時,並不是單看疾病,還要注意老年症候群的發生。如注意老年人發生率比較高的跌倒、偏食、失禁、失智機能低下、MCI的狀況,其它不明顯的憂鬱、口腔機能的低下等。這種老年症候群,病患很少察覺,病患也很少到醫院檢查,因此在身體檢查時宜早期發現,能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機能。
目前日本的健保,對老年人的照護會給付,預防也會給付,反而較重視預防。也就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做健康檢查時要評估生活機能,75歲以上的老年人也是如此。
因此日本有地區綜合支援中心,每2~3萬人口就設有一中心,重點就是保住老年人的生活機能。不僅如此,在日常看診的醫師,也有這樣的制度,老年人來看病時,要重視現在罹患的疾病,還是要重視老年人的生活機能,此點很重要,宜事先分清楚。
一般日本的臨床醫師看老年病患時,比較重視老年病,但是更重要的就是要讓老年人能夠獨立生活。尤其現在的日本老年人,多數喜歡住在原來自己住慣了的老家,更希望住到老,也不願搬家。日本因老年人的需求,成立高齡社會必須的地區綜合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