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胃炎的觀念,因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使用內視鏡診斷的胃炎的觀念改變很多。現代的胃炎的觀念,可分為3種:1.從前的胃炎的診斷,病患訴苦,有胃的消化不良、或胸口疼痛,內視鏡檢查,並沒有典型的胃炎的變化,就稱為症候性胃炎。2.使用內視鏡檢查,有胃膜的萎縮,膜有發紅或有一點出血,從內視鏡觀察,稱為內視鏡胃炎。3.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有關,組織學上的胃炎。

   從前對胃炎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慢性胃炎指的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為主,但急性胃炎發生原因為,主要的是藥物引起,如NSAIDs的止痛藥及抗生素。例如服用NSAIDs的病患有6成病患,從內視鏡,可以觀察到胃炎。其它還有飲酒後引起,另一種是心理的刺激引起,或大腦的疾病,燒傷等引起,其它還有身體受到刺激引起。有明顯的誘因,再加上因而出現症狀為急性。如果是飲酒引起,而先要戒酒,如果藥物引起,疼痛嚴重時,可以不服藥,就不要服藥。但是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的病患,為了預防,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藥或Aspirin。如果發生接近潰瘍的胃粘膜的情況下,可能會使用到PPIH2 Blocker等制酸劑。也就是去除可引起胃炎的原因,同時投予制酸劑。談到急性胃炎,有時在臨床上,不易判斷的情形也會有。如果是有明顯的胃膜紅腫,但臨床上並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的情形也有,如果有明顯的膜障礙,而稱為急性胃膜病變(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sAGML)。如果是輕度的粘膜紅腫,在臨床上要稱為急性,實在有困難。如果發生原因明顯,症狀也明顯,就可稱為急性。

   談到症候性胃炎,是從1980年代才慢慢瞭解,主要是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為引起胃炎的元兇後,只要除菌,胃炎的症狀就會消失。但是除菌後,僅有1成的病患症狀改善,其它9成的病患還是有症狀。很可能與一般的胃炎與組織學上胃炎,不同的症候群,因此稱為機能性胃腸症(Functional dyspepsiaFD)。

   機能性胃腸症,簡稱為FD,基本的有胃的運動功能低下、障礙,或者蠕動運動與生理的運動有障礙,其結果食物殘留在胃臟過久,引起胃酸停滯在胃及十二指腸,終於發生胸口的疼痛、膨脹或不舒服。目前被認為是胃的運動異常,或者是知覺過敏。

   談到胃的運動異常的發生原因,可能是與胃酸的過敏,其原因與壓力(Stress),心理上的不安有關,導致自律神經、迷走神經、交感神經失去平衡有關。另一種原因是,可能有細菌或病毒感染。其主要症狀就是胸口不舒服,想吐,因此,不想吃,胃腸也不蠕動,吃飯吃到一半,就會不想吃,這就是其典型的症狀。

   談到與胃逆流性的症狀不同,目前認為胸口有灼熱感,有熱熱的感覺為逆流症,如果是上腹部有灼熱感、熱熱的感覺那是胃的症狀。

   談到胃的運動異常的治療,這種情形就表示胃不太蠕動,如何恢復正常的蠕動,可使用胃腸蠕動的治療藥,主要有多巴胺(Dopamine有關的受體拮抗劑,或血清素(Serotonin)受體(S-HT4)興奮劑 Agonist)等藥物。另一種治療是,對胃酸的感受性比較高,或胃酸停留在胃的時間比較長,使用抑制胃酸的藥物。最後是因病患的心理壓力比較大,可使用鎮靜劑或心理治療。日本目前上述病患有3,000萬人,其中有1/3的病患到醫療院所接受治療,其中一半病患經內視鏡檢查,並沒有發現,有任何的病理變化,可能是病患罹患的是機能性胃腸症,如果是這樣,日本估算罹患機能性胃腸症大約有1,000~1,500萬人之多。

   談到治療的時間,大概在數個月至1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