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到1型和2型糖尿病不同處,1型糖尿病如果不使用胰島素治療就會死亡,這是其概念和定義。因此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胰島素使用劑量,應該要分開來討論。1型糖尿病的發生原因,是因某種因素,胰臟有一部分被破壞,導致不能合成胰島素,為了補足胰島素的劑量而要治療的糖尿病。但是2型糖尿病,因各種不同因素,使得血糖升高,不易將血糖降下來,使用胰島素,將血糖降下來。換言之,1型糖尿病基本的,就是不會分泌胰島素是主要的病態;2型糖尿病的病態主要是,有無胰島素阻抗,即使有,但不多,要補充不足的胰島素,理論上,胰島素的需要量不需要那麼多。但是臨床上2型糖尿病,平均所需要的胰島素劑量,比起1型糖尿病平均所需要的1日胰島素劑量要多得多,其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在1型糖尿病中,有的病患1日所需要的胰島素劑量,僅4~5單位,就可活下去,使用的是長效胰島素(Long acting insulin),雖然使用劑量不多,但是如果停藥,可能會發生酮酸中毒(Ketoacidosis)而死亡。通常1型糖尿病,每日胰島素使用劑量,大概在40單位。使用小劑量的胰島素於1型糖尿病,可能
是例外,為了維持生理胰島素,1日注射4次的強化療法。2型糖尿病的病患保持原來口服糖尿病劑量,再注射胰島素的BOT(Basal supported Oral Therapy)療法。
談到動脈硬化的原因,其發生機轉有多種,如果在臨床上使用胰島素不當,會造成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內臟脂肪積蓄型的肥胖,就容易引起動脈硬化。這種情形,是胰島素使用過量引起高胰島素血症有關。
胰島素的使用劑量有個人的差別,尤其1型糖尿病的使用劑量較高。這要從兩方面思考,即從病患方面及從醫療方面思考。首先談到病患方面的問題,1型糖尿病病患理論上並不需要很高劑量的胰島素。理論上還有受體異常症,有這種對胰島素的效果較差的病例,但是臨床上很少見。雖然有胰島素抗體的問題,但這種情形主要是過敏反應會比較明顯,對胰島素的臨床效果,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臨床上病患說胰島素的效果不明顯,哪裡出了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病患沒有按時注射胰島素有關,最嚴重病例,連胰島素都沒有按時注射。剛才提到的強化療法,每日要注射4次胰島素,是否能夠做到,又是一個問題。另外有的病例,惟恐注射胰島素會發生低血糖,因此不按時注射胰島素。另一種情形是心理上的防禦反應,吃得過多。另外在病患方面,都是年輕人,醫藥費也是一個問題,還有就業和結婚,病患的背景可說很複雜,因此要病患按指示注射有時會有困難。
1型糖尿病病患,一般每日注射40單位的劑量,但是後來,有的病患要注射40單位,或50單位,血糖還是不會降下來。此類病患要使其住院,飲食控制,並有護士注射指示的劑量,很明顯的血糖就會降下來。
在醫療方面的問題,病患沒有被告知正確的注射胰島素的方法。1型糖尿病病患使用持效溶解,長時間持續型的胰島素,基礎胰島素(Basal insulin),注射較高劑量,會造成有部份病患血糖過低,有的病患1日吃2餐,還要追加注射(Bolus),等於1日要注射3次,就會造成高胰島素血症,這種病例並不少見。
如果病患的飲食控制做得好,同時胰島素使用的劑量還是要使用得多的病患,是否可變更持續性胰島素的問題。在這種情形下,有下列3種方法可以處理:
1.這個方法是專科醫師所使用的方法,可以將胰島素的劑量,快速增加到100單位,以解除胰島素的阻抗性。因為有1型糖尿病,稍為轉變為2型糖尿病化的情形,也就是解除胰島素的阻抗性的目的,是專科醫師要做的。
2. 通常,用得比較多的方法是,使用比較接近胰島素的,Pioglitazone小劑量, 15mg開始合併使用,這種方法可使用於,有肥胖傾向的1型糖尿病患。
3. 改換其它胰島素,因為胰島素是人體基因胰島素(Human insulin),目前所使用的胰島素是類似物(Analog),胰島素的基本結構並沒有改變,只有3次元結構(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在改變,因此可以改換其它的胰島素。
目前主流的胰島素是基礎胰島素(Basal insulin),雖然有Lantus或Levemir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可以改用Tresiba。Tresiba的使用方法是隔日注射1次,但是日本改為每日注射1次的方法。在切換藥物時,要從Lantus改為Tresiba時,本來Tresiba是隔日注射1次,現改為每日注射一次,因此可能最初的5日,會有藥物的積蓄效果,開始使用的時候,劑量可以降低到10~20%使用低劑量。如果曾使用過的Lantus的效果不理想,HbA1c還是很高的病患,可以使用Tresiba正常的使用劑量,1週後再檢查所使用的劑量是否符合身體的需要,再調整劑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