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到脾臟的功能及其構造,脾臟位於左上腹部,其大小約6×10公分,重量為100公克的實質器官,具有各種功能。其中有血液學上過瀘功能(Filter),正常健康人將變形或老化的紅血球去除,同時還有貯存紅血球和血小板的功能。尤其是貯存血小板為全身的1/3。免疫功能方面可以促進B淋巴球及T淋巴球成熟,同時增殖血液及對病原體發生免疫的場所。出生後在5個月內與肝臟同樣有造血功能,其後就失去造血功能。
如果脾臟發生腫大,要注意的就是白血病,但是脾臟囊泡(Splenic cyst),並不是很常見的疾病,大概病理檢查病例僅有0.1%會被發現。現在影像診斷已想當進步,發現的病例可說很稀少。
談到發生的原因,首先有マツカラ-曾把脾臟囊泡加以分類。其分類是依據囊泡內有無被覆細胞加以分類: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其中又分為真性囊泡與假性囊泡。真性囊泡又分為上皮性、內皮性、寄生蟲性;假性囊泡又分為漿液性、感染性,因梗塞引起的「液上性」變化。其中假性囊泡占約80% ,真性囊泡占20%。
其次談到續發性,是因寄生蟲,如胞絛蟲症(Echinococcus),其它還有外傷、出血、感染等引起。
其次談到先天性或家族性的發病情形,這種情形,可說很少見,囊泡惡性的情形可說很少見到。
如果脾囊泡大到10公分以上時,腹部就會出現症狀,如有膨脹感、胃口差,不易吞下的感覺。曾經有破裂的報告,破裂後緊急送去開刀的也有,因此,不能置之不理。
在腫瘤標記(Marker)高值而被發現的多見。這時要進一步做惡性腫瘤的檢查,如做下腸道的內視鏡檢查,CT、MRI,其它惡性腫瘤的檢查,如檢查CA125,包括婦科病患都要檢查,如果是陰性,那就要考慮脾囊泡的腫瘤標記高值。
談到上述情形,脾囊泡是良性,為何脾囊泡的腫瘤標記會高值的問題。這是因為囊泡的內皮細胞會分泌腫瘤標記,因積蓄的腫瘤標記不能向外分泌,便進入血液中,使得血清中腫瘤標記升高,這也可說囊泡的特徵。
其次談到治療,主要是手術,手術是把囊泡切除,腫瘤標記就會恢復正常。
談到囊泡切除後免疫功能會下降,還要注射那一類預防注射的問題。如果要摘除脾臟前要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因為脾臟可以過濾,帶有莢膜的細菌,同時能產生IgM調理素(Opsonin)抗體,這種能帶有可以過濾,帶有莢膜的細菌,同時能產生IgM調理素抗體的消失,對肺炎球菌及流行性感冒桿菌B型容易感染,也就是Hib疫苗,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帶有莢膜的細菌,其它還有要打的疫苗有腦膜炎菌疫苗。
因此本病患手術後的照護是很麻煩,有人主張將囊泡穿刺,將內容物吸乾,但這種做法容易再發。目前最好的治療就是把脾臟摘除。如果做脾臟部分切除是有可能,也有人做,不過容易出血,將來可能會朝做部分切除的方法研究發展。
關鍵字:c、真性囊泡、假性囊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