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產業保健中,員工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有問題的在增加。如果從發生率而論,在大型企業,員工有1,000人以上,約有9成,在過去1個月內曾經有過心理健康有問題而休息的員工。一旦休息,可能要休息得比較長時間,勞動力減少,對企業,可說一大損失。這時產業醫會變成很重要,產業醫要確認病患,是否能夠適任工作,有無心理健康的問題,如有,可能不需要做精神科的診斷,但如果懷疑心理健康有問題,應轉介到專科醫師,這也是產業醫,應負的任務。如果是不是有太大的問題,可以追蹤觀察即可。最重要的產業醫對此類病患要親自檢查。
談到此類病患調整業務的問題,這時產業醫要與管理單位和人事單位連繫,大部分是口頭協調,但還是要記錄到病歷上,此點很重要。像此類精神疾病似的疾病,要替病患保密也很重要。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問題,不能隨便可以傳出去。一般對隱私(病情)的資料要傳出去,要注意到要傳出去的理由,要傳到甚麼地方,都要要經病患同意後,始傳出去。也就是有了診斷證明書,要人事、上司、本人、產業醫共有的,但要保密,不能隨便外洩。
目前日本的產業醫,有很多在做過度勞動的對策,或做健康診斷。談到過度勞動對策,要直接與員工面談,這種情形有增無減,同時產業醫要把握病患的狀況。通常對過度勞動病患要面談的目的,就是因為過度勞動,會使心臟血管疾病惡化,會出現心理健康的問題,注意此等問題,並加以評估。此類病患如有生活不規律,或有無充分休息,都要特別注意。
談到心理健康的情緒不好,其診斷就是有困難,目前使用面談的方法。例如,有幾個憂鬱症的重要症狀,就要專介到精神科醫師,使用這樣的觀點診察病患。目前有評估查核清單(Check list),可以早期發現心理健康正常與否。如果發現有疑問,就要早一點做業務調整。例如加班超過100小時,要調整時間,即減少加班時間,也是減少過度勞動的一種方法。另一個要注意的就是,長期休養的員工,情況改後要復職的重點。產業醫要與復職的員工面談,要注意,早上,能否按時起床,中午不睡午覺,可否能在下午繼續工作。復職不一定100%能工作,重要的就是,生活有沒有辦法過得正常。休息後要趕去上班,那可能也是一種壓力。
因此,有的企業會製定對復職員工的時間表,復職員工的時間表,動態可以看出員工有復職的意願,能不能勝任工作。如果經復職員工的時間表測試,大致沒有問題,就可以正式復職。但產業醫與員工,還是要,經常與之面談。同時人事管理的人員,平時也要向員工問候。剛開始的復職員工,要減少出差,減少加班,每次與產業醫面談時,都能勝任工作,始開始增加工作量,最後,可以做到正常的工作量。如果再發生不安,應與主治醫師連繫,能夠按時服用藥物。
日本已通過壓力量測計(Stress check)法案,早期發現,心理健康有問題的員工。產業醫除了利用,壓力量測計外,還要利用公司的關鍵人物(Key person)與職場員工的交流,同樣很重要。如果發現公司有人人情緒不穩,請該員工要保重,如果很擔心會出問題,就要請產業醫注意。如果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可以提早發現精神障礙的員工,就相當不錯了。
關鍵字:產業醫、員工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