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心療內科(A department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要處理員工的對象為,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有問題的病患。本來心療內科醫要治療對刺激有關的心身症(Psychosomatic disorder),在日本,約在50年前就有。這種心身症,知道的人,固然不少,但有部分被誤解。這是一種,例如一個人緊張的時候,就會開始腹痛,然後就想上廁所,很像過敏性腸症侯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另一種是受到刺激(Stress)後,血壓會升高,是心身症的本態性高血壓。另有一種是,與生活習慣病有關聯,如肥胖、糖尿病,有一部分會受到刺激(Stress)後,肥胖和糖尿病就不易控制而惡化。
談到過敏性腸症侯群,如何處理的問題,當然是要使用整腸劑,但多數這樣的治療,還是不夠,還要放輕鬆,例如可以搭乘普通電車,但不能搭乘特快電車,這時可使用認知行動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可促使其行動範圍擴大。
從心理治療方面的途徑(Approach),可以使用放鬆(Relaxation),但日本的心療內科,較常用的治療,為自律訓練法。這個自律就是自律神經的自律,這是在德國研發,可分類於,屬於一種自家催眠。這種做法可說是一種公式,將所決定的語言,反覆在大腦唸出,例如,手會變成較重,手會變成較溫暖,這種語言,不停在大腦中唸出。如此下來,就會感覺到,自己的手,會變成比較重,手也會變得比較溫暖。這種做法,曾做過,自律神經的機能的測定的研究,結果副交感神經會興奮,而交感神經會被抑制,也就是朝放鬆的方向走。換句話說,有緊張轉向輕鬆。
高血壓與自律神經也會有關係,如果在職場太過緊張,也會引起血壓升高,也可以使用放鬆的方法,使血壓降下來。
談到糖尿病,可以使用,認知行動療法治療,但效果有限,例如病患受到壓力(Stress)後,會吃得過多,可以使用認知行動療法,轉變為行動變容。這個方法就是,當病患很想吃的時候,轉移到別的行為,可以避免吃更多食物。轉移別的行為,視個人的喜好來決定,如有人喜歡聽音練,有人喜歡遊戲。做這種有自制力的(Selfcontroll),就可進入認知行動療法。
談到心肌梗塞的病患,有抑憂鬱等心理社會的因素,與預後有關,在生活方面有必要改善的病患,或者有一部分,在性格方面對他人有敵意的人,為控制其性格,要做心理療法。從前此類療法,多數使用藥物療法,雖然現在也使用所謂的抗不安藥物,因為有依賴性的問題,最好能夠短時間使用。目前使用得比較多的是抗憂鬱劑,最近推出,副作用較少的新抗憂鬱劑。現在的治療,是從生活改善及藥物治療著手,致於那一方面的分量比較重,從病患的病情來比較,始能決定。
談到攝食障礙,尤其是低體重、低營養病患的所有神經性厭食症,在日本使用傳統的心療內科治療的情形比較多。那是因為低體重影響的電解質異常、內分泌異常,有時還有致命的危險,有必要身體的管理。因此,現在變成內科中的心療內科在治療,此類病患有,精神方面的異常、代謝方面的異常。
攝食障礙的病患,以女性較多,尤其是青春期,發病的情形多見。但近年有高齡化的傾向,有的有幾十年的病史。這是一種慢性化的疾病,其中一個問題是,沒有一種有證據( Evidece)的治療方法。談到狀況較差的病患還是要住院治療。談到治療,多數使用認知行動療法,使病患想吃東西。如果病患想吃東西,在心理學上獲得一種報酬後,使用根據心理學的操作制約理論(Operant conditioning)治療的情形較多。
除此之外,德國的研究小組,發表包括心理療法的認知行動療法,使用隨機對照試驗(Randmized control study)發表。日本在這方面,也正在研究合乎這方面的治療方法。
關鍵字:心療內科(A department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