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是日本開業醫提出問題,在心療內科有高齡者的「忘記症候群」(Amnesia的一種),對於此類病患常會使用中藥的「抑肝散」治療,在其說明書寫明,適應症為「神經症」、「小兒夜間哭鬧」的記載,並沒有上述症候群的治療。同時請教,如果有治療高齡者的失智症及忘記症候群的中藥,一併指教。

   本文請一位醫學院教授回答。

   討論:首先談到忘記症候群,從前把這個症候群稱為「健忘症候群」,病患對時間和地點容易忘記時,稱為有健忘症,但還沒有到失智症的程度,這時稱為健忘症候群(Amnestic syndrome。質問者的「健忘症候群」,並不是很嚴格的名詞,以現在的觀念來說,應該是,到了高齡者容易忘記事情,包括現在談到的輕度的失智症、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也就是高齡者的健忘症候群與失智症之間的MCI,或者是單純的健忘症候群,同時失智症輕度的病患,包括凡是有健忘症候群的高齡病患。

   談到抑肝散,從其說明書,並沒有提到治療健忘症候群,但適應症為:神經症、失眠、小兒癲癇及小兒夜哭。從前就知道,抑肝散對於精神不安、容易發怒、容易興奮等有效。本劑對小兒及老年人,如有上述症狀可說都有效。

從前對失智症病患引起的精神不安、容易發怒、容易興奮等,曾經使用向精神藥治療,精神治療藥(Psychotropic drug),但是有許多副作用,不好使用。後經不斷研究,發現抑肝散有效。本劑對中心症狀的認知症無效,但對周邊症狀的精神不安、易怒的治療有效。有人就誤認為治療失智症有效,而使用於失智症的治療,本劑只對周邊症狀有效,也就是最近還認為對行動心理症狀、失智症的行為與心理症狀BPSD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有效,但對於失智症的治療無效。

談到抑肝散的副作用,如果使用向精神藥,精神治療藥治療周邊症狀,可能會使身體活動惡化的巴金森(Parkinson症狀,身體的機能會低下等各種的副作用。但使用抑肝散治療,沒有此等副作用,同時對失智機能的影響也沒有,此點就比從前使用的藥物安全多。但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可能會有血液中的鉀會下降,有時會發生胃部苦悶、腹瀉等情形,還是要注意。高齡者通常個子不大,說明書寫明,1日服用3次,高齡者可改為1日服用2次,如果失眠,可在睡前服用1次,如此減少服用次數和劑量,可以減少其副作用。如果出現抑肝散的副作用,可以改用,抑肝散加陳皮半夏,本劑是抑肝散加陳皮和半夏的藥物。

談到高齡者對失智症的治療藥物,第一選擇藥物,目前使用的抗失智症藥,也就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治療藥。到目前為止,被認為對失智症治療有效的中藥。其中一種為有八味地黃丸,是抗老化有名的藥物,另一種含有遠志的生藥,有賦活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作用,還有歸脾湯對失智症也有效的報告。

談到上述的藥物,尚未做大型的研究報告,但有小型的研究報告不斷提出。談到證據(Evidence)水平,需要累積一段時間。如果病患有腰部以下冰冷及發麻,再加上失智症,可使用八味地黃丸治療。歸脾湯本來是治療貧血的中藥,例如病患有貧血,同時容易忘記事情,可以使用本劑。目前雖然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治療藥,多數為有賦活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作用的藥物,阿茲海默症的治療藥物,也就是阿茲海默症病患,要產生乙醯膽鹼的能力較差。在人的大腦中,有分解乙醯膽鹼的乙醯膽鹼酵素Cholinesterase),現在的治療就是抑制其分解酵素,在有限小量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中,作有效的應用。

 

 

關鍵字:健忘症候群的中藥治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健忘症候群的中藥治療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水 的頭像
    阿水

    阿水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