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通常使用超音波檢查內臟,膽囊發生隆起性病變的,大約占3~6%,但並非所有都是惡性腫瘤,多數為膽固醇息肉。如果這種檢查,遺漏了腫瘤,就會發生很大的問題。這時要注意膽囊隆起性病變的大小、形狀,是否有息肉狀,有沒有

莖息肉(Pedunculated polyp),莖長不長,是否廣莖性,如此觀察,有助診斷。

談到檢查時會不會出現偽陽性的問題。在日本檢查膽囊,檢查出很多是膽囊息肉,都稱為無症狀息肉,也就是很多是有膽結石的病患,此類病患占10%。在這種情形之下,要鑑別惡性腫瘤或者是膽結石,那是很重要。使用超音波檢查時,醫師的經驗很重要,如果膽囊發現有結石,稍為改變體位,就可瞭解,結石的大小、形狀,因此,使用超音波檢查膽囊,可說是最好的儀器。

談到膽囊惡性腫瘤,要注意有莖型,如果有莖超過10mm以上的大小,可能會有膽囊癌。通常有莖型,很少向深部侵犯,此類膽囊摘除後,確實發現有早期癌,但也不能說,如果發現有莖超過10mm,都要把膽囊摘除,這種情形應視為嚴重病患,追蹤觀察,並不是有問題,就把膽囊摘除。

談到有莖型和廣莖型息肉,有莖型息肉通常不是進行性的癌症多見。早期癌通常是廣莖型,也就是沒有莖,膽囊壁很厚,而隆起來,這種情形可能是癌症的情形比較多見,其大小,如同瞳孔,還是要注意。通常有莖型為早期癌症,廣莖型為癌症,可能己侵入漿膜下層(Subserosa),這種情形為進行癌多見。如果超音波檢查有10mm大小,可以追加使用CT檢查或者使用超音波內視鏡檢查,會看得更清楚。

談到追蹤檢查的問題,如果不能完全否定癌症時,其大小在7mm8mm或10mm,在1年內,應該每3個月,或每6個月檢查1次。

使用超音波內視鏡檢查,並不會造成病患很大的痛苦,同時不是侵襲性的檢查。如果追蹤檢查時,並沒有發現變大,可以1年檢查1次。如果不能做病理學的檢查,可以追蹤膽囊癌的大小,也就是膽囊癌的變化,以決定診斷,也是一種方法。膽囊癌也有急速惡化的病例。如果廣莖型,己侵入膽囊壁,看起來很快就會變大。雖然目前有影像及超音波檢查,只要有莖,膽囊壁變厚,這種情形如同胰臟癌,診斷非常困難。如果這種情形忽然變大,就要注意。通常有莖型息肉比較多見。

篩選器官的疾病多使用超音波檢查,其次就是MRI及CT做精密的進一步檢查。但是膽囊的檢查主要以超音波檢查為主,因為超音波檢查可以觀察到膽囊腫瘤性狀,其次可以檢查,血流狀況,壁的肥厚。做空間分析能較高的CT及MD-CT也是很好的檢查,從前可以觀察到水平斷層,現可以觀察3D的再構成,如果有懷疑有癌症,要做上述檢查。談到MRI的檢查,在膽囊及膽道系的影像診斷,從前使用顯影劑做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ERCP),現使用核磁共振胰膽管顯像(MRCP)檢查。

有一種胰膽管合流異常的疾病(Abnormal pancreaticocholangsynoflow syndrome),如果對病患有懷疑有膽囊癌時,可以使用MRI檢查合流異常,但這種檢查,不能直接作為診斷。

談到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對胰臟癌的檢查非常普及。如胃鏡,可使用,很細的針穿刺後,可以做病理切片檢查,做病理診斷,但膽囊檢查,只能做到觀察影像,做病理切片檢查是不可能。如果BMI很高的胖子,腹部超音波檢查,不好做,使用內視鏡檢查,可以獲得正確的診斷。

談到器官摘除的問題,器官能保存的,盡可能保存,不要隨便摘除。如果膽囊有結石,又沒有症狀,追蹤觀察即可。膽囊有息肉,不需要將膽囊摘除,多數追蹤觀察即可。如果膽囊有膽固醇息肉,也不要切除的情形比較多。如果懷疑有膽囊癌時,使用手術,切除診斷,也是一種診斷的方法。因為膽囊癌通常為進行癌,會致命,因此,專科醫師會把它切除。但這也不能一概而論,有時還要和病患病討論後始做決定。

關鍵字:膽囊隆起性病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膽囊隆起性病變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