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到腎臟病,主要從學校定期檢尿時發現的情形比較多。日本學校檢尿的歷史較久,從1974年開始實施。這是全世界最先實施的國家因而使得慢性腎絲球腎炎惡化為腎臟衰竭的小兒明顯減少。因小兒檢尿有許多好處,台灣中國陸及韓國同樣引進如此的檢查方法。日本的這種檢查報告沒有統一,因此小兒腎臟病學會出版[小兒尿手冊]及與學校保健會出版[有關學校檢尿] 手冊,使得診斷病名能夠統一,同時補充,如何防止過度限制運動。

    具體檢尿是檢查尿蛋白潛血及白血球,如有糖尿,那就轉介到新陳代謝科。如果尿蛋白或尿潛血(+)或(±),在學校尿,小學以下為異常。如果3歲兒檢尿,尿蛋白為(±)及尿潛血為(+)以上,原則上為異常。

    3歲兒檢尿,另外一個目的為要發現畸形,但這種小兒的小便常會被稀釋,即使有尿蛋白,也不易變為(+)而被發現,因此尿蛋白,如果(±),是視為異常。如果第1次檢尿異常,還要檢查2次,如果第2次檢尿異常,那就要做3次檢尿,如果第3次檢尿異常,其後的流程,日本並有統一。可以參考[小兒尿手冊],有寫明何時,轉介到腎專科醫師。最重要的血尿及蛋白尿,一種症狀,要做鑑別診斷,是否有病,要不要治療的問題

    談到小兒專科醫師,如何處理此類病患。在學校檢尿,有尿的頻率很高,每200小學生有1人,但是中學生,因有生理性的血尿混入,100學生有1人。如果是蛋白尿1,000小學生有1人,100學生有1人,其中有站立性蛋尿,這種尿常發生於瘦而細長人,是生理的,無害症狀。其後為青春期,稱為 胡桃夾現象(Nutcracker現象)為左側腎靜脈被上腸道動脈及腹部大動脈所壓迫,產生血尿,是青春期,發生於細長而高人多見。因此,有體位蛋白尿 胡桃夾現象(Nutcracker現象)及家族性良性尿,要排除在外,其它有尿及蛋白尿可能會有問題。如果學校檢尿為血尿,並沒有生理血混入或家族性良性尿,這種小學生,是屬於異常,其中有5%以下為,有腎臟病。但是血尿及蛋白尿,均為陽性小學生,屬於異常,因為這種小學生罹患腎絲球腎炎的可能性會很高。其中有60%為慢性腎絲球腎炎,其中小兒及成人,罹患IgA腎症,最多見。
    對於不是腎臟專科醫師的醫師們要強調的,就是檢尿,如多數情形,沒有問題的情形比較多。但是如果有蛋白尿及血尿,那就要注意。如果有血尿的病患,要長期追縱觀察,一旦排出蛋白尿,可能是罹患慢性腎絲球腎炎。
    在[有關學校檢尿]手冊寫明,如果查到(+)的蛋白尿繼續半年至1年,2+)的蛋白尿繼續3~6個月,(3+)的蛋白尿繼續3個月,要做腎生檢等精密檢查,同時還要轉介到小兒腎臟專科醫師處治療。
    日本因罹患慢性腎絲球腎炎多數病患,在學校檢診而早期發現,如嚴重的IgA腎症,使用雞尾酒療法(Cocktail treatment),即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合併使用,早期治療,現在幾乎沒有進行到末期腎衰竭的小兒。
    談到小兒罹患腎臟病,下肢會浮腫的問題,例如球菌感染後的急性腎絲球腎炎及腎病變症候群,在學校的檢診不易查出來,此類病患,主要是以浮腫來看診。近年來使用抗生素的治療,此類病患,減少很多。
    最近日本調查腎病變症候群的病患,每年有1,000位小學生發生,而學生中,有40%,每年會再發病4次,因此一定要長期投予類固醇,但類固醇長期使用,小兒長不高,現在改用免疫抑制劑。日本使用免疫抑制劑為Rituximab,效果很好,沒有類固醇的副作用。
    談到小兒期,罹患腎絲球腎炎,經治療,長大成人後如何處理的問題。日本小兒腎臟學會與腎臟學會,正在聯合製作指引,不久就會推出指引。例如罹患慢性腎絲球腎炎、經常複發的腎病變症候群、做腹膜或血液透析的病患、腎臟移植的病患,如何移行到成人的腎臟內科。關於此等病患,如何順利轉入腎臟內科,不久有指引,可供參考。曾經小兒罹患腎臟炎,成人後還要繼續在小兒科看診,總是有些不好意思,另外生活慣病或腎臟移植病患,會高頻率發生癌症,是要到內科看診,較合理。但是如果有嚴重精神運動發育遲滯病患,成人後是要繼續看內科及小兒科門診。
    日本學校檢尿制度,使早期發現慢性腎絲球腎炎,並早期加以治療,使末期腎臟衰竭的病患比歐美減少很多,這種做法,值得其它國家來效法。
 
關鍵字:小兒腎臟病的診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兒腎臟病的診斷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