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到抗類風濕治療藥,英文稱為:Disease modifying anti
Rheumatic drug,簡稱為DMARD.
DMARD分為2種:
1.Biological DMARD, 為生物學抗類風濕治療藥。
2.Synthetic DMARD,為合成抗類風濕治療藥。
上屬2種藥物屬於免疫調整劑與免疫抑制劑(Immunomodulatory drugs and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
首先談到免疫調整劑,抗類風濕熱藥物,並沒有抑制炎症作用,可以改善類風濕關節炎的免疫異常,阻滯其惡化。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其作用機轉。可能將低下免機能不活化,或過度增強免疫能,降低其效果的作用。
免疫抑制劑有各種藥物,早期使用為金製劑,為注射劑。其次為
d青黴胺( D-penicillamine),在日本獨自研發的有Pusilánime及Actualité,在歐美使用較多為 Salazosulfapyridine。其它還有Iguratimod,使用於臨床上述藥物均稱為免疫調整劑。
談到免疫抑制劑的代表性藥物為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因為有抗癌作用,如果使用於免疫抑制劑,劑量要小。在歐美使用藥物為Leflunomide。
日本獨自研發的藥物有Mizoribine 及 Tacrolimus,都可使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Azathioprine、 Cyclophosphamide從前也曾使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現在除了合併有血管炎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使用外,不再使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痛患。
最近推出很多生物學製劑,而且治療效果也很好。通常治療時,先使用Methotrexate,如果無效,再換生物學製劑。生物學製劑主要為抗體製劑及受體製劑,代表的有:
1.受體製劑有TNF受體為Etanercept。。
2.抗體製劑有5種以上,主要有抑制IL-6 及TNFα。還有抑制T細胞增生的細胞胞障礙性T淋巴球抗原4(CTLA-4),這種藥稱為- Abatacept。
Methotrexate作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第一選擇治療藥物,除了藥價不貴外,其理由如下:
1.從前使用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使用藥,治療到其效果表現時間,時間長,如金製劑及D-penicillamine,效果出現,要6個月。Methotrexate治療2個月後就會出現效果,比起生物製劑治療效果稍為慢了然些。
2.使用Methotrexate,很少發生Escape現象,也就是使用半年後就失去其效果。
3.在化學製劑的,多數沒有抑制骨破壞作用,但Methotrexate有抑制骨破壞作用。
從前認為骨破壞為發病後很久才發生,現認為發病後就開始發生,因此,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重要。從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為使用Salazosulfapyridine,現改為Methotrexate,主要本劑有抑制骨破壞作用。
談到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有人有效,有人無效問題,也就是剛才提到Escape現象。在所有抗類風濕性藥物治療,有響應者(Responder)與 No –Responder。現在科學還沒有辦法分清楚Responder與 No –Responder病患,只能使用藥後才知道,有沒有效。治療後每3個月要檢查1次,有沒有到達治療效果。如果沒有效,就要改換其它新的藥物。
Responder與 No –Responder發生1種原因,可能為異質(Hetergeneous)有關。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不太會出現抗體病患,通常藥物治療效果會比較差。
抗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可說,很有效藥物,但副作用也很多。每種藥幾乎有50%副作用。輕度副作用有腸胃不適,嚴重副作用,例如Methotrexate,輕度
副作用有腸胃不適、口腔炎,嚴重時會出現肝臟障礙及間質性肺炎。
談到免疫調整劑與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例如Pusilánime會引起膜性腎病,引起蛋白尿。Salazosulfapyridine會出現嚴重皮疹,發熱及骨髓障礙。最近推出生物製劑副作用為伺機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多見。
關鍵字:免疫調整劑與免疫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