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在第1次討論本病患時,對於生物標記(Biomarker)認為很重要指標,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是很重要一點。在日常診療時,是否可將生物標記消除。如果生物標記,還停留在體內,但病患症狀已消除,治療到這種地步,雖然可以,但還是有問題值得討論。
在這種情形下,視各種疾病,有所不同。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類風濕性因子(Leumatoid factor) 、抗CCP抗體(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抗環瓜氨酸抗體)為自體抗體。這種自體抗體標記,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與體質有關,經治療後這種標記會降低,但完全消失,可說很少見。但與疾病炎症有關標記CRP(C-Reactive Protein),病情好轉後,就會消失。另外MMP3,為關節腫脹標記,腫脹消失後,標記也會消失。因此,標記有2種,例如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有抗DNA抗體,這是疾病特異標記,也是疾病嚴重度標記及活動性標記,經治療後,就會恢復正常。
談到類風濕性關節炎,抗CCP抗體,不會降下來,但炎症標記降下來,這時包括藥物治療,該如何處理的問題。現在症狀消失,臨床上,關節不再腫脹,這時可稱為緩解,約有3成病患,可以減少藥物治療。即使,使用生物學製劑,效果很好,即使,症狀到緩解程度,沒有症狀,也沒有腫脹,僅有3成病患,可以停藥。
如何決定能不能停藥,遺憾,並沒有停藥定義可供參考。
一般做法,緩解1年後,也許可以停藥。
生物學製劑,對於劑量效應(反應)(Dose response)還是不十分清楚。要停藥或是繼續用藥,有時也很難。如果想要停藥,不如減少劑量,或延長投予間隔。也就是使用緩解劑量的一半,投予間隔加倍延長。英語稱為Spacing 或Tapering。
這種炎症是否消失,看起來,確實不容易,但是,如果炎症能夠澈底壓下去,炎症變為零也有可能。
如果能夠把炎症中止,使用藥物盡可能減少,最後能夠變成沒有炎症,那是最好,這時可稱為治癒。在治癒時有抗CCP抗體,也能說治癒。因為抗CCP抗體為疾病感受性基因,會不會出現抗CCP抗體,那是病患體質有關。即使抗CCP抗體出現,如沒有,炎症及關節炎,那就沒有關係。將來這方面能不能為正常,可能還要加強研究,也就是有挑戰性期待。
其次談到抗Mitochondria抗體(抗粒線體抗體),很不容易降下來,這種情形,很可能為薛格連氏症候群 (Sjögren's syndrome及原発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也可能為膠原病的一種。也就是自體免疫現象與自體免疫病的不同。這種情形之下,抗Mitochondria抗體不易降下來。
即使SLE,DNA抗體陰性,還是會殘留抗核抗體情形比較多見。如果要把其體質改變,勢必要把免疫的結構改變,這方面,現有人正在研究。另一方面,自體免疫,受到某種刺激,就會發生疾病,而如何不發病的機轉,也應解釋。
談到生物學製劑為高價藥及生技仿製藥(Biosimilar) 的問題。現已推出新藥,為可把細胞激素受體的訊息阻斷,為口服無機化合物。也就是細胞激索受體的訊息傳導酵素有關,這種酵素稱為JAK(Janus Kinase)。抑制這種酵素口服化合物已推出。全世界已推出有2種藥物。
日本於2017年 7月,推出第2種JAK抑制劑。現日本有2種JAK抑制劑,可選擇使用。
談到生技仿製藥,將來價錢可以降下來,因為製造過程,可不必那麼複雜,因為可以合成。
包括膠原病在內,現還是有治療困難疾病,不過,現在醫學發達,已做到緩解後,可將治療藥減少,甚至可以停止用藥。如果治療困難疾病,能做到,對於日常生活,不受到限制,不應稱為治療困難疾病。
談到對將來醫學上夢想。現對疾病發生過程,已瞭解。例如自體抗體陽性病患,何時開始治療的問題。例如抗CCP抗體陽性病患,5年後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確實罹病率為5~6%。檢查沒有異常的抗CCP抗體陽性,有發病為0.5%。也就是抗CCP抗體陽性病患,比正常人發病10倍,如果檢查出陽性,就治療,有90~95%,浪費治療。
現在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何時開始治療,正熱烈討論中。臨床上,最好關節有一點腫張,或者,使用高度敏感影像檢查,發現有炎症時,就要開始治療,如此,做,可能就不會演變成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就是測定病患抗CCP抗體陽性,要追蹤觀察,如有關節腫脹,是否可決定,開始治療,而病嚴重時治療,現代觀念認為治療已太晚。
關鍵字: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膠原病的將來展望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