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瀨戶大橋(如圖1)是連結本州與四國的吊橋,開始興建至完成花了9年半的時間於昭和63(1988)完工通車,這是日本最長的跨海大橋,花了日幣11千億日圓。連岸上的橋,總長度為9369公尺,實際上瀨戶大橋並不只是一座橋所構成,而是中途與3個島連結,這3個島分別是櫃石島、岩黑島及與島。因此有6個吊橋及4個高架橋連結而成。詳細情形分成6:

 1 兒島(地方名)一櫃石島,1400公尺,稱為下津井瀨戶大橋。

 2 櫃石島一岩黑島,790公尺,稱為櫃石島橋。

 3 岩黑島橋,790公尺。

 4 與島橋,850公尺。

 5 從與島橋出來,其一半為北備讚瀨戶大橋,長1538公尺。

 6 南備讚瀨戶大橋,北備讚瀨戶大橋的另一半靠近四國的一段,長1648公尺。

1997 5 12 我們由岡山縣的岡山進入瀨戶大橋,然後慢慢的開往四國的。我們途徑南備讚瀨戶大橋時經交流道下去,參觀了瀨戶大橋記念館,紀念館除提供資料外,還有瀨戶大橋的模型及說明。有點要特別提出的就是本吊橋所用的鋼絲是可用在鋼琴上的鋼絲,其長度可以繞地球好幾圈,可見其建設的偉大。從資料館我們可以看到瀨戶大橋如一條雄壯的銀色龍,橫跨瀨戶內海,上面有汽車疾駛,共有4線道,其下有鐵軌,來回各一條,不時看到子彈列車通過。從前從本州至四國搭輪船可能要花上半天的時間,而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通過了瀨戶內海。那種景觀確實令人嘆為觀止。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四國的琴平火車玷,並在附近的大庄屋餛飩館吃晚餐,日本人說的餛飩是我們說的麵條,不過他們的麵條比我們的麵條圓而粗線條,吃飯時總有一碗湯麵,代替味噌湯,因為四國的餛飩是日本馳名,這裡還有製造麵條的補習班,他們稱為「餛飩學校」,我們吃了此地的「 餛飩」,確實與眾不同,有人想帶日本「餛飩」回去,可是太重,只好作罷。夜宿臨海的大倉大飯店,我進入房間後把落地窗打開,我從高樓鳥瞰瀨戶大橋及瀨戶內海,這時的大橋好像變成了一條巨大的變色龍,由白天的銀色龍變成夜晚的金色龍,燦爛奪目,美不勝收,原來在瀨戶大橋的橋墩,橋面以及橋頂上都裝了無數的電燈,把瀨戶內海照耀得如白晝,一平如鏡的內海可以看到遊艇及小島。日本已沒有海防也不准有海防,只要你高興隨時都可以乘遊艇去夜遊。這時的瀨戶大橋更是光輝奪目,抬頭望明月,還有數不盡的星星不停的閃爍,在這樣美麗的夜晚,任何人都會永生難忘。

 

 

 瀨戶大橋.JPG 

 

 1 瀨戶大橋

 

  橫濱的人口300萬,為日本第三大都市,由於靠近東京,東京的人口1200萬,人口密度為世界之冠,日本政府想盡辦法疏散這一帶的人口,因此開闢了由橫濱與東京間的川崎,橫過東京灣至對面的房總半島的木更津的海底隧道,連接跨海大橋,稱東京灣水道。房總半島為人煙稀少的農村地帶,如果不用這條新開闢的海上道路,從東京至房總半島的木更津要1個半小時以上,如果是塞車,那就不止2小時,但是若經海底隧道接垮海大橋約30分鐘就可抵達木更津。也就因為這個緣故,房總半島的房地產暴漲,話雖如此,但從東京或橫濱搬過去住的人不多,原因是建造這個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共花了14823億日幣,羊毛出在羊身上,過路費貴得驚人,自家用小轎車3,900日幣(約合1000元新台幣),大型車8,100日幣(約合2000元新台幣),連日本的高速公路收費都比台灣貴得多,日本真的居不易啊。

  雖然過路費那樣貴,仍然車水馬龍,這條舉世聞名的東京灣水道是在平成元年(1989) 5月開始建造,至平成9(1997) 1218開始通車,至今還不到半年,很多日本人都急著要來參觀這個水道。這個水道中間有人工島,這個人工島日本稱為海上螢火蟲人工島(如圖2),由人工島至川崎為9.5公里,至木更津為4.7公里。換句話說,由人工島至川崎為海底隧道,由人工島至木更津為跨海大橋。這個浮島看起來就像豪華郵輪停在海上,可以環視週圍360度,可惜那天下著濛濛細雨。

  人工島地上寬100公尺,長度650公尺;海底的寬度70公尺,長度750公尺,用特殊的泥土固定,並有防潮流及防波浪等特殊設備,這個人工島要銜接由海底隧道來的車輛至高架橋。人工島的建造方法,首先在水深28公尺的東京灣中央部挖成圓筒形,在其底部用鋼骨水泥打好6公尺厚的基礎,然後做成2.8公尺厚度,深119公尺圓筒形堅固牆壁。其次將圓筒內的海沙清理。再將特殊岩石打碎放進圓筒,這種碎石在海底會凝固成大塊石頭。其上再放能消除波浪的大水泥塊。人工島有5層樓高,第1層至第3層為停車場,可以停480部車輛,第4層為購物中心,第5層為餐廳,其設施仿郵輪。海中人工島建好後,在川崎及木更津的岸邊再各建一個人工島,所使用的超大型挖土機共8部,2部在川崎岸邊挖人工島,2部在木更津挖人工島;2部從海中人工島向川崎挖掘,最後2部從川崎向海上人工島挖掘隧道,一次挖二條海底隧道,可謂工程浩大。每一條海底隧道又分成上下二條路,上2/3部分為2線道,為主要交通要道。下1/3為緊急時通路可作為避難通路,救護車及消防車都可通行,並備有尖端科技的安全設備。

  海底隧道是在平均水深27.5公尺的海底,再從海底下15公尺的海底下貫穿而成 。每一車道為3.5公尺,路肩為2.5公尺,比其他高速公路還要寬的道路,目的是萬一發生事故,或故障,可以有充份的停車位置。海底隧道的挖掘是利用最新的技術,剛才已談過,挖海底隧道是使用超大型圓形挖土機,挖土機旋轉時可把海底泥土挖出,並自動後送。挖土機的直徑14.4公尺,目前是世界最大挖土機。其速度是一個月可以挖160公尺,每挖到1.5公尺時將預先做好的半弧形鋼骨水泥,寬1.5公尺,長4公尺,厚度6.5公尺的水泥塊,一塊一塊連接上去,再將接縫用特製膠質糊上去,由於這種膠質,碰到海水滲透時可以膨脹到二倍,使海水不致於滲透。挖海底隧道時,其測定正確的位置是利用人造衛星,雷射光及放射線同位素,由於這些技術均為高科技,因此其誤差僅11-4厘米。挖海底隧道,最苦的是工作人員,他們在零下1020度,工地有灰塵,還有挖土機隆隆的噪音下工作,確實不容易啊!在隧道方面的安全投備方面有:監視錄影,將其電腦連線,轉送到管制室,因此萬一有一部汽車停駛,管制室立刻知道發生狀況,視情況處理。對火災的處理,萬一發生火災有自動泡沫噴霧設備,將火災消減,而且隧道下三分之一為緊急通道,消防車及救護車可通行以便緊急處理。還有裝有空調將廢氣排出。在車道一側備有緊急避難通路,可以打開像溜滑梯一溜到避難通路,其高度比一般成人還高,故很容易逃離現場至出口。最特殊的一點是可以耐得住大地震。

  來此參觀的人相當多,尤其是日本人,參觀後順便到禮品店購物,回到家後分送給親友,以便向親友顯示他已到東京灣水道一遊,感覺無上光榮。所以購物中心擠得水洩不通,表面看不出日本已遭受金融風暴。我們在人工島拍照和休息一小時後離開人工島,經跨海大橋直驅對面的木更津市(圖2)。這時車子在跨海大橋行駛,可以看到平靜的海面,遠處有幾隻商船,視野遼闊,景緻優美,令人賞心悅目。人工島至木更津建造跨海大橋的原因是,這一帶很少有大型商船經過,造橋不會妨礙海上交通。

 

 

東京彎水道人工島.JPG 

2 我們在東京彎水道人工島上攝影留念(註)

 

註:日人稱這座人工島為「海ほたる」,意思就是海上螢火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