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行於2007年6月 24日下午3:20抵達台中火力發電廠。我們先來到簡報室看一場電影,主要是介紹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建廠經過。其次我們來到展覽室參觀,主要提醒大家,為何要建火力發電廠,建火力發電廠的成本和其效益,將來的替代能源等,茲將參觀後的心得簡述如下:為配合國家長期經濟發展,遵從政府能源多元化政策,供給質優,價廉可靠之電力,平衡基載電廠之分配,及因應中部地區工商發達,用電快速增加,台電公司決定興建台中火力發電廠。
廠址位於台中港工業區南端,大肚溪出海口之北側,廠區面積281公頃,是抽取台中港計劃航道的砂,填充而成之新生地,是第一個經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核通過才興建之公園化電廠。
台中火力發電廠共8部燃煤汽輪發電機組,每部機組之額定發電量為55萬千瓦,以及4部緊急氣渦輪發電機組,每部機組之額定發電量為7.2萬千瓦,總裝置發電量為468.8萬千瓦。
本發電廠運用BACT(最佳可行控制技術),降低製程所產生之污染,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懸浮微粒及廢水等,以減輕對環境之衝擊。為善盡企業對社會的責任,秉持「永續經營、環保為先」的理念,以供應「質優價廉、清潔可靠」的電力。
台灣是一個小島,河川普遍短小而湍急,單靠水力發電,發電量自然有限,況且一旦颱風來襲,很容易遭受洪水和土石流破壞,因此一定要建其他種類的發電廠。目前,台中火力發電廠是燃煤發電,而煤炭是從外國進口,煤炭的價錢說漲就漲,而且火力發電廠的使用壽命僅50年,因此火力發電是成本很高的發電。最省錢的發電是原子能發電,但有人反對,不敢大量興建;其它有風力發電,產生的電力有限,還在實驗階段;太陽能發電也是如此。
本廠的接待中心對外開放,到廠參觀者眾多,利用各機關、學校、人民團體等參觀電廠時,加強宣導環保觀念、節約能源、節約用電,提醒來賓加強環保意識及環境保護之宣導。
下午4:00我們結束參觀,搭車前往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參觀。下午4:30抵達參觀,由李茂雄先生導覽。台中縣地形東西狹長,地方文化資源分配不易,為使藝文推廣達全面之效,自民國82年起,與建台中港區藝術中心,並於89年3月正式營運。
我們進門時看到這座藝術中心的建築為古典的閩南式建築,同時導覽林茂雄先生在門口等我們到來,由於參觀的人眾多,為避開人潮,林導覽帶領我們從右側演藝廳旁進去,大廳上方狀如斗笠的白色薄膜式屋頂,是中心最具特色的指標建築。進去後就看到戶外劇場休閒區,為開放式表演空間。適合地方戲曲、露天音樂會、假日文化廣場等戶外活動之表演。最特殊的是廣場和水泥座椅上,附設噴水設備,在炎熱的天氣可以噴水涼快一下。其後我們爬到二樓,從演藝廳旁經過,我們沒有進去演藝廳參觀,林導覽說觀眾席共546席,為多功能中小型演藝場,經常舉辦各類表演節目。其後我們來到二樓的屋頂,有四個方形天窗,上面用玻璃覆蓋,以增強二樓的光線,天窗底層為透氣孔,二樓的廢氣可以從透氣孔釋出,天窗還種植花草,雖然我們是來參觀藝術品,但來到這裡二樓頂的天窗還是值得參觀。我們從二樓頂朝北望過去,就可看到三樓的建築,那棟建築很平凡,但給我的印象深刻。因為三樓的這棟建築是仿平埔族的建築,早期閩南人還沒有來到清水以前這一帶是平埔族的居住地,後來閩南人來到以後,平埔族慢慢被閩南人同化,為了紀念平埔族,三樓的這棟房子,其格局是仿從前平埔族的房子。這棟房子的中間部份為國際會議廳,兩側為行政區。
其後我們來到二樓參觀主要有:台中縣美術家資料館、會議式、研究教室、展示場等。最後我們來到一樓參觀,有展覽室、藝術迴廊等。雖然這些藝術品比不上世界有名,如羅浮宮的藝術品,看後會令人感動,或共鳴,但這是免費參觀,還是值得來欣賞。最後我請教管理員,這些藝術品展示的時間多久?如何提出來展示?下面就是管理員的答覆內容:通常藝術品的展示時間約一個月;凡想要展示的藝術品,先送到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審查,通過後即可展示。最後我們走到戶外參觀江南山水,有拱橋、瀑布及池塘,營造得很有江南情調。最後我們參觀池塘旁的二樓三合院建築,這棟建築本來是表演地方戲的場所,目前暫時由台中縣文化局佔用,作為臨時的辦公處。在此感謝林茂雄導覽熱心為我們導覽,同時感謝黃敏上駕駛,謝美月小姐,最後更要感謝老人會舉辦這麼有意義的自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