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W症候群是在1930年被3位醫師發現,為WolffParkinsonWhite,故稱為沃夫帕金森懷特氏(WPW)症候群。在心電圖顯示,PQ間隔較短,呈顯右支阻斷型的QRS,有陣發性上心室頻脈,是一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的心室因一稱為肯特束(Bundle of Kent)的附加路徑(Accessory pathway)而過早收縮。該附加的路徑是心房到心室的異常電訊傳導,使心臟發生頻脈。本疾患雖然是先天性疾病,有時也會合併炎症及肥大型的心肌症。大部分的病例為先天性,出生後就有的疾患,但約有9成的病患會自然消失。目前的治療是導管電氣燒灼術 ( Catheter ablation) ,這是標準的治療。

   剛開始使用導管電氣燒灼術時,合併症比較多,成功率僅有30%,目前的成功率高到95%,合併症僅有2%。合併症最常見的就是心肌穿孔,血液流到心臟外形成包包,稱為心包膜填塞(Cardiac tamponade),這種情形,會導玫心臟不跳動,引起血壓下降,是可怕的合併症。腦梗塞的情形少見,但是如有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那就另當別論。在日本普遍做健康檢查,因此,年輕時就會被發現本疾患,高齡者做導管電氣燒灼術的病患反而滅少。也就因為如此,現在的年青醫師,對WPW症候群的觀念較談薄,如果有此類病患,宜介紹到有經驗的醫院。心房顫動做導管電氣燒灼術比起WPW症候群要多。談到做此類疾病的導管電氣燒灼術時,最怕發生心肌穿孔及心包膜填塞,約會發生1~2%,大部分可以挽救過來,如果是高齡者有這種情形,可能就會比較麻煩。

   談到心房顫動做導管電氣燒灼術的方法,大概決定要做的方法。心房顫動做導管電氣燒灼術的方法,基本的就是要與肺靜脈隔離。其理由是在肺靜脈的深部有觸發器 Trigger),造成心房顫動,將其燒灼後壓住。這種做法醫師的見解,大致相同,但是如何燒灼,可能會有若干不同。

   其次談到心房顫動的危險時期,發生在副傳導徑路的不反應期,視傳導的好壞來決定。如果不反應期很短,而傳導性的功能很高時,那會是很危險。此類病患也容易發生心房顫動,如果合併有心房顫動,同時心房顫動的傳導經心室的副傳導徑路(偽性心室顫動),在這種情可能會發生心室顫動,病患可能會發生猝死。

   談到WPW症候群合併有心房顫動的藥物療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抑制

房室結(Atrioventricular (AV) node)的藥物是禁忌。例如使用於心房顫動的毛地黃,使用於陣發生的頻脈發作的藥物,如Verapamil Vasolan,相反的會促進副傳導徑路,是很危險,應避免。如果發生頻脈的情形之下,如有上述情形,即有寬的QRS時,應慎重使用。使用的藥物為抗心律不整的藥物。

   如果一般的臨床醫師發現病患有WPW症候群,最好要轉介到心臟專科醫師處。心臟專科醫師的意見,要注意副傳導徑路的情形,如果從心電圖來觀察,會出現 δ波,即在24小時出現δ波,如果運動時δ波會消失,那就表示預後良好。其它還要家族病史,到目前為止的臨床症狀,有無心悸,曾有意識障礙,如果沒有上述症狀,就要追蹤觀察即可。如果心臟功能很好,有上述症狀,可不必轉介到專科醫師處。如果要確認,δ波會不會消失,可以使用移動式心電圖(Ambulatory ECG)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