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變(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容易發生在中年婦女肝內膽汁性鬱積(Cholestasis).以膽汁鬱積為主要表現的自體免疫性肝炎,最後引起黃膽及膽汁性肝炎的疾病。本疾患的發生原因不明,也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在臨床上主要分為無症候性及有症候性2種。有症候性的病患會有全身發癢,有黃疸,在生化學檢查,在膽道系統及肝功能的檢查都不良;如果沒有上述症狀為無症候性。無症候性的病患預後較好。大部分的病患發病時不會有肝病變,但到後期可能轉變為肝硬化。

   診斷主要是檢查粒線體(Mitochondria)抗體,可以使用螢光抗體法及ELISA法 2種方法檢查。ELISA法是精製粒線體抗體的抗原,檢查的靈敏度很高,特異度為約98%,靈敏度為90%。因此使用ELISA法檢查,如果粒線體陽性的病患大致可檢查出來。但立體構造不同的病患,就不易檢查出來,這種病患僅有2~3%,在這種情形下,可使用間接螢光抗體法檢查。

   如果是非專科的開業的專科醫師,ELISA法照常規使用應是沒有問題。談到自體免疫性肝炎的合併的情況很多,從前稱為Overlap症候群,也就是有重複的意思,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最近認為必有主要病變,PBC可以引起肝細胞傷害或嚴重型的炎症的肝炎型,或自體免疫性肝炎引起膽管障礙,這種構想較正確,因此治療應按自體免疫性肝炎。最近瞭解到抗粒線體病患中有,抗著絲點抗體(Anticentromere antibody ) 陽性的病患中,會有GP-210抗體陽性,2組。如果是抗著絲點抗體陽性的病患,在PBC病患中門脈壓亢進會增強,以後轉變為食道靜脈瘤,或脾機能亢進的病患會比較多。如果GTP-210抗體陽性病患會轉變為肝硬化,最後轉變為肝臟衰竭的情形比較多。測出這2種抗體,臨床上可將PBC分為2種。著絲點抗體發病後不久就可驗出,GTP-210抗體在經過中很難驗出,但在專科醫院或大學附屬醫院就可以測出。
   治療主要是使用Urso(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但治療要選用那一類病患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其中有一部分為無症候性病患,如果是PBC,抗著絲點抗體陽性,生化學所見,膽道系的酵素沒有作用的病患,不必急著治療。如果肝臟功能異常時,則為治療的對象。如果需要治療,使用的是Urso,每日使用劑量為600mg低於這個劑量就會沒有效。但這種治療並不是根治PBC,僅對生化學檢查的改善,如此做,可延遲病情的進行,使得改善預後,這是日本全國的統計就可看出其效果。本疾患發生最大的問題是,膽道系的酵素會增加到1.5倍以上就要開始治療,但還是有人主張只要肝功年不正常,就要開始治療。

   通常不是原因治療,膽汁性鬱積會繼續存在,因此,UDCA要繼續使用,雖然有人會改善肝功能,但也有人沒有效,這種情形下,可以使用高脂血症的治療藥Bezafibrate有效,可改善膽汁的分泌,因此如果使用UDCA效果不明顯,可改用Bezafibrate,每次使用400mg,1日服用2次,這種治療是日本最先使用,從全國統計數字顯示有效。如果發生肝硬化,如黃疸高到3~5時,其預後會不良,在這種情形下,就有做肝臟移植。如果使用UDCA治療後病情穩定,與罹患本疾患而沒有症狀的病患,其預後是相同。因此如果能夠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目前是可以改善本疾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