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使用內視鏡檢查大腸,檢查100位,差不多100位都有息肉,不同的是有人比較少,有人比較多,也就是說息肉的發生是很普遍。重要的就是要分辨,息肉與腫瘤或癌症有關或無關的問題。通常來醫院檢查的病患,是因為腹部有症狀、便血、腹瀉、便秘腹痛、或者癌年齡,也就是超過40歲以上的年齡,最好能夠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另外家屬有人罹患大腸癌,自己也會擔心,也可能罹患大腸癌而要求檢查的病患也會有。
談到內視鏡檢查,現有很多新的內視鏡推出,因此使用內視鏡檢查不會感覺痛苦。日本專業的內視鏡檢查,大約放進盲腸,平均2分鐘,退回到肛門約3分鐘,觀察5分鐘,就完成檢查。比起從前的檢查的時間短很多。而且內視鏡檢查比起X光檢查,準確性較高,發現的息肉也較多。目前使用的內視鏡比起從前較細,因此不會有痛苦,醫師和病患都變成比較輕鬆。目前使用的內視鏡,放大的倍數在不斷增加,由100倍增加到450倍,而且進步到可以觀察到有病理的癌細胞。通常使用的是放大內視鏡,可以放大100倍,就可以仔細觀察息肉表面的構造,可分出腫瘤與非腫瘤,必要時可以當場治療。如果有腫瘤可以直接治療,不必再來一次檢查治療。其它可以做炎症性腸疾病的生檢,或者過度形成息肉,這種與癌及炎症無關,可以不管它,因此現在檢查內視鏡的精密度需要很高。
談到使用內視鏡發現有腫瘤,基本上要切除,這時要注意腫瘤的基本大小,最好是5cm大小的腫瘤可以用內視鏡切除。但這種技術有人能做,有人不能做,同時基本上要能分清楚是粘膜癌,或已浸潤到粘膜下層,如此才可確定用內視鏡治療,或者外科治療。如果內視鏡可以立刻作腫瘤浸潤的深度的鑑別診斷,就可使用內視鏡的選擇治療。固然取下息肉後要切片做病理檢查,但現在新的內視鏡,可以做到近乎病理切片的檢查。剛才提到的450倍的內視鏡,可以直接觀察到活的癌細胞,可說是很新潮的檢查儀器。但這種新的儀器不是普遍使用,臨床上使用的是放大100倍,就可觀察到,95%大腸有沒有異常。
如果檢查結果非腫瘤,但息肉很多那就得1年後再檢查1次即可,如果不是很多,可以幾年後再檢查一次就可以。如果是大腸癌,來檢查1次是不夠的,要經常檢查。目前大腸癌的病患日本有增加的趨勢,尤其是女性,大腸癌的死因是第1位,如果大腸有很多息肉,很有可能會出現大腸癌,還是要特別小心。
如果是切除息肉後,檢查發現是早期癌症,要半年後,或1年後,要定期的做內視鏡檢查。如果是良性的,治療就算結束,還是要1年或3年後再檢查1次。從內視鏡觀察,息肉可以轉為癌症。但也有不經過粘膜的變化轉變為良性的腺腫,再轉變為癌症。而是直接由粘膜轉變為癌症,稱為De novo癌,是,拉丁語,一開始就是癌。這種De novo癌,通常比息肉大1/3,這種癌症向粘膜下發展。曾經有人說在食道癌及胃癌有這種情形,但大腸就沒有這種情形。日本自1985年的報告發現很多,其發現的方法就是使用內視鏡觀察不同顏色,和息肉的檢查有一點不一樣。要做染色,同時擴大視野,如此檢查後加以治療。這種診斷方法是內視鏡檢查革命性的檢查,現全世界普遍在做這種檢查。
使用內視鏡來檢查,如果有息肉,就可知道「腸相」,如果是很多息肉,可以說是高危險群的一種,要做定期的檢查。如果沒有腫瘤性的息肉,可以除外定期檢查。雖然不僅是息肉的關係,其它還有家屬病史,或許還有其它因素,以及40歲以上的人,容易發生癌症,最好能夠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如此檢查可以發現大腸有沒有很多息肉,是否將來容易轉變為癌症,可作為將來大腸癌的對策。40歲以上的人要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另外一種原因,主要是可以發現早期癌,有沒有息肉形狀,有凹陷型的癌症,還有平坦型的癌症,有沒有這種情形,將來對健康的關係會很大。可以利用健康檢查時做一次大腸鏡的檢查。這種做法可以減少病患很多負擔,而且現在的大腸鏡檢查,可說日新月異,不僅檢查的效果好,也沒有任何痛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