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到息肉就是在消化道壁上的一個突起,是由表皮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總稱。X光的診斷也是突起的部分稱為息肉。但是良性還是惡性,單看息肉是不清楚。通常良性的息肉,以較狹義的意思就是息肉。良性的細微的差異(Nuance)是比較明顯,但是使用X光,不容易看得更清楚,這時可以使用內視鏡更詳細的檢查。從X光所發現的息肉,大部分為良性的多見,但是還是要好好加以檢查診斷。

   談到息肉的種類,也有許多種,從良性來說,有胃底腺型息肉(Fundic gland polyp),這種息肉是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胃裡所產生的息肉,多發生於女性,可以說完全是良性,不會轉變為癌症。

   同樣有過度形成的息肉,腺窩上皮型的息肉,多數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有9成以上為陽性,最近幽門螺旋桿菌陽性除菌的病患在增加,因此出現幽門螺旋桿菌陰性的病患,基本上是在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病患會過度形成腺窩上皮型的息肉,其中比較大的有3~4 cm,可能會有癌化的病患。在胃腺腫中,有良性及惡性,大腸的息肉多數為腺腫,但在胃也有腺腫,胃的腺腫通常是平坦多見。如果是惡性的,是會突起的,可能是癌症。這是進行癌的Borrmann1型(Borrmann classification,如果合併有潰瘍,可能會有2型、3型,早期癌也有0~1型的突起型的癌症,也有Ⅱa型平坦而突起型。如此一來,突起的,有良性及惡性都包括在內。狹義的就是最初提到的2種,過度形成的稱為息肉。

   大部分的息肉可以不管它,但是有少部分還是要注意。因此如果發現息肉還是要詳細檢查,並加以分類。可分為Group123451就不要治療,2視情況還要回診1次,3是腺腫,因此要治療,4有懷疑有癌症,5是確定罹患癌症,一定要治療。最後兩種詳細檢查後治療。

   治療時談到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如腺窩上皮型的息肉,為胃的過度形成的息肉,息肉的顏色較紅,容易出血,因此很多病患,因貧血來看診而此類息肉通常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的情形比較多,同時此類病患常合併慢性胃炎,因此要除菌。

   除菌後有一半的病患,息肉會縮小,甚至消失,同時貧血也會好轉。如果這樣的治療無效可以用內視鏡將息肉切除。

   談到腺腫的問題,如果是大而且形狀很突起,有一部分很可能有癌症,最好與主治醫師諮詢。因為腺腫在臨床上可治療,也可以不要治療。對病患應加以說明這種情形。

   如果是腺腫,很可能有癌症,如果要切除,使用內視鏡,息肉是有蒂的型態,可以套上圈套( Snare) ,做古典的息肉切除術(Polypectomy)。

   平坦突起,或者是沒有蒂的息肉,可以將生理食鹽水注入黏膜下,再套上圈套,作黏膜切除術EMR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的方法。如果是癌症,要做黏膜下層剝離術ES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這要非常高的技術。可以不必切除胃,而是將病變的周圍切開,將其下剝離的治療,是技術非常進步的治療。

   談到十二指腸息肉,與胃的息肉的變化同樣很大,但要使用X光來診斷,比較困難,還是要使用內視鏡檢查比較理想。實際上,有時會有十二指腸的息肉型的腺腫或者癌症。這時要做組織切片檢查。但是在十二指腸球部形成的息肉,大部分為良性的多,因此,在臨床上,多數沒有問題。

   如果在十二指腸有很大的息肉,可能有腺腫或癌,可以使用內視鏡治療,但是十二指腸息肉,要單純做十二指腸的切除有時會有困難,因胰臟頭部就在附近,可能要把胰臟頭部切除,此點要與專科醫師諮詢。十二指腸息肉與幽門螺旋桿菌的關係不大。通常腺腫是以慢性胃炎為基礙,基本上就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但是去除幽門螺旋桿菌,腺腫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此先切除腺腫,其後再除菌。有的早期癌的病患,切除後還會再發,因此切除後,還要積極除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