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新生兒黃疸,很容易想到膽道阻塞症,這在日本新生兒發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它還有嬰兒肝炎症候群,或者是有阻塞性黃疸,但膽道並沒有完全阻塞,為了早期發現此類疾病,數年前,就把母子手冊改訂,從大便的顏色,就可獲得早期診斷。如果不能獲得早期診斷和治療,嚴重時可能轉變為肝硬化。
膽道阻塞症在日本東北大學葛西教授,做過葛西手術後,其預後良好,是全世界公認的。
除了膽道阻塞症以外,雖然發生率較低,從新生兒至嬰兒期發生黃疸的疾病,此類疾病,近年進一步瞭解,與基因的異常有關,可以使用內科治療的疾病也在增加。在日本,非常多,瓜胺酸缺損症(CTLN2-Citrullinemia)的病患。這是有鹿兒島大學的佐伯教授及小林教授發現的疾病,通常稱為成人型瓜胺酸血症。此類病患,在成人時,會突然間發生高血氨(Ammonia) ,而發生意識障礙,如果不做肝臟移植,生命的預後不好的疾病。後來發現本疾患從新生兒期至嬰兒期,會發生黃疸,把它視為新生兒肝炎,有一部分就是本疾患,是基因異常引起的。瓜胺酸代謝異常的相關疾病包括;瓜胺酸血症第一型(Citrullinemia type I)、瓜胺酸血症第二型(Citrullinemia type II)。
瓜胺酸缺損症在日本的發生率非常高的疾病,約有17,000人中會出現1人。瓜胺酸在線粒體(Mitochondria)的內膜存在的肝型酸天門冬胺酸(Aspartic acid) ,麩胺酸(Glutamic acid)膜輸送蛋白,供給細肥質內天門冬胺酸及線粒體的DADH的重要任務。這種蛋白質的異常,使得蛋白質不易流通,這在新生兒可以發現。也就是說膽道阻塞症,是大的膽管阻塞,可以用影像診斷,在分子的水平上,有部分的構造異常,使得膽汁不易流出。這是一種罕見遺傳疾病。
現談到新生兒的病態的黃疸及生理的黃疸。可使用便嬰兒大便卡(Infant Stool Colour Card)檢查。嬰兒大便卡通過大便顏色判断健康 。如果大便是完全白色,明顯表示,膽道較粗的部位有阻塞。如果大便的顏色較談時,可能不是膽道阻塞症。因此,可以利用嬰兒健康檢查時,嬰兒的父母和醫師,可以直接討論,嬰兒是否有病最簡便的方法。
現在使用嬰兒大便卡及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檢查,進一步瞭解很多疾病,漸漸不使用新生兒肝炎症候群、嬰兒肝炎這樣的名詞。
在臨床上,1~3歲的嬰兒,雖然沒有黃疸,有時檢查肝功能時,有異常,但過了3歲後就會變為正常。如果眼睛是黃色,較白顏色的大便,多數容易改善,但有一部分病情會進行而惡化。此類會惡化的嬰兒病患,應早一點轉介到小兒肝臟專科醫師,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通常嬰兒開始攝取營養的時候,有許多營養品會經過門靜脈至肝臟,在這過程,難免會發生丙氨酸轉胺酶(Transaminase)升高,但是發生黃疸通常是特殊的嚴重病例才會出現。日本使用母子手冊中有嬰兒大便卡後,日本新生兒及嬰兒的篩檢,向上提昇。
談到日本接種B型肝炎疫苗的問題,在日本位於西太平洋地區(Westan Pacific),在菲律賓有事務局。在這個地區,除日本以外的國家,都會接種B型肝炎疫苗。其理由是,因肝癌、肝硬化或有關B型肝炎死亡最多的地區就是亞洲和非洲。日本可說是很乾淨的國家,但是因為全球化的關係,往來日本的人很多。估計,日本每年出國的有2,000萬人,而外國人來日本訪問的有800萬人。因此成人的急性B型肝炎快速增加。但小兒期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當成人後,證明可以抑制B型肝炎的發生。因此日本認為全球的小兒宜接受B型肝炎疫苗有其必要。
日本使用罹患人類身上的B型肝炎病患中的汗、淚水、及唾液,移植到嵌合體小鼠( Chimera mouse) ,因而證明是可以感染B型肝炎。日本進入托兒所,參加集體生活的小兒在增加。如果B型肝炎,在不滿3歲得到感染,很容易轉變為終身帶原者。將來很容易轉變為肝癌或肝硬化。因此,應鼓勵早期接種B型肝炎疫苗。從前認為B型肝炎只有垂直感染,現證明,也會有水平感染。現今從體液中的粒子,使用嵌合體小鼠( Chimera mouse),是免疫不全的小鼠,在其肝臟中有人類的肝臟,使用這種小鼠做實驗,證明B型肝炎大部分是從血液感染,但有少部分是從淚水、汗、唾液,從傷口進入而感染。因此,應鼓勵大家接種B型肝炎疫苗。
談到嬰兒有黃疸的病患,從前日本曾稱為嬰兒肝炎,有一部分要開刀治療,現對瓜胺酸缺損症(CTLN2-Citrullinemia)的病患,使用中鏈甘油三酸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ne),即 MCT Oil非常有效。可能是使用中鏈脂肪酸,供給能量,詳細情形還是不清楚。其它日本最先發現,膽汁酸排泄的輸送
( Transporter)。現在引起新生兒、嬰兒的黃疸,有一部分可以使用內科治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