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談到憂鬱症是一種疾病,最初出現的「憂鬱氣氛」,是一種症狀,很多疾病都會有可能出現。如果心情穩定後,就會是憂鬱氣氛。憂鬱症(Depression)占了該病患的精神狀態的中心,就稱為「憂鬱狀態」。因此憂鬱狀態,很可能是憂鬱症,也很可能是其它的疾病。因此沒有憂鬱症的憂鬱狀態是有。雖然兩者,如果仔細分析還是有差別,但是病患所說的症狀,如情緒不穩定,沒有慾望、睡不著,此等症狀不易分別。

  談到內因性憂鬱症與神經性憂鬱症的診斷。內因性憂鬱症,在大腦中發生不明的變化,因此在性格方面稍為不同。神經性憂鬱症是性格有關與環境有關,其關係有很大關係。

   其次談到DSM(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是美國精神醫學會所製作的診斷基準,也是在日本及國際上常使用的診斷基準,但也有批評,目前並沒有代替物,還是使用得很多。其特徵為極力排除原因論,以眼睛所能看到的症狀,作為診斷的依據,這就是其基本理念。談到在美國作成,因此,有些可能不適合日本的國情,在日本也有許多批評,有人認為不好使用。雖然如此,還是在使用。

   談到大的憂鬱症的發作(Episode)的診斷基準。分得很詳細的診斷基準很多,如憂鬱症、缺乏興趣,此類症狀,即使不是疾病,平常的人可能都會出現,如果能夠嚴格的適應診斷基準,應該是可以獲得正確的診斷。一般醫師,如果隨便使用診斷基準來做診斷,可能容易發生錯誤。

   談到一般醫師發現有憂鬱症,在何種情況下要會診專科醫師的問題。實際上憂鬱狀態,在各種精神疾病或其它身體的疾病也會出現。因此,固然要有憂鬱症的念頭,同時也要考慮,其它可能性的疾病。在精神科領域與憂鬱症近似的有躁鬱症、精神分裂症,剛開始出現症狀,都會出現憂鬱狀態。如果都把它當成憂鬱症治療,以後的治療就會增加許多麻煩。例如精神分裂症,在初期可能會出現幻覺或幻聽,如此的憂鬱氣氛的情形比較多。

   談到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與憂鬱症在臨床上不易區別的問題。其重點就是,有沒有躁狀態為其重點。如果躁鬱症,最初以躁狀態發病的時候,實際上區別會有困難。這時有無內因性的憂鬱症是很重要,也就是有無自責,其它對從前有興趣的事物,慢慢不感興趣,這種情況下,內因性的憂鬱症的可能性就會很高。初診的醫師會介紹病患至精神科或心療內科,當視醫師的背景(Background)。如果最初治療不適當,會把疾病拖延的情形也會有。

   談到用藥的問題,目前有許多新藥推出,因此如果是輕度的憂鬱症,就要一般醫師診療就可以。但是如果治療1個月後,沒有明顯的效果,應轉介到精神科專科醫師。

   在治療上,如果精神分裂症,能夠在早期治療,其預後較好,憂鬱症也有同樣情形。因此,如果有情緒不好的病患,何時要轉介到精神科醫師,要判斷這種情形,時間也是很重要。但是臨床上,有時也會很困難。

   最後,對一般的臨床醫師提供一點意見,有許多疾病,很像憂鬱症,因此問診時,要很詳細,同時在治療憂鬱症時,不要過度使用藥物,如果治療一段期間後,沒有明顯的效果,應轉介到精神科專科醫師。

 

關鏈字: 憂鬱症(Depression)、 DSM 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