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受到電流刺激後,有傳導電流的傳導系統,除此外還有副的傳導路線,這就是形成WPW(Wolf-Parkinson-White syndrome)症候群的原因。雖然是傳導,有上而下,也有下而上的傳導。在健康檢查時,發現的是由上而下的傳導,也就是順傳導,有δ波的,就是WPW症候群。等於QRS最初出現鼓起,也就是三角的波。本疾病的主要問題是會發作性頻拍,但並不是所有病患都發生發作性頻拍(Paroxysmal tachycardia),小兒常見的,是順傳導,也就是有上而下,另外副傳導路線,由下而上,於是發生,不停的旋轉,在這種情形下,小兒的心拍數,可能會超過200。但是由上而下的傳導,不一定會發生發作性頻拍(Paroxysmal tachycardia),因此健康檢查時,如果發現有WPW症候群,也不必過分擔心,並不是全部都會發生發作性頻拍。如果在小學1年1次的心電圖檢查發現有WPW症候群,到了中學,可能有一半以上的病患會發生發作性頻拍。又因管理的不同,發生的頻率可能也會不同。如果病患發生發作性頻拍,一定要做心電圖,發作性頻拍停止後也要做心電圖。如果心電圖出現δ波,也就是三角的波,可能就是WPW症候群,有人很早就知道這種情形。
如果在小學1年1次的安靜時的心電圖檢查,發現有δ波,同時診斷為WPW症候群。但是在嬰幼期檢查並沒有異常,也沒有心悸,也沒有自覺症狀,對此類小兒,今後如何處理的問題。
談到罹患小兒WPW症候群的病患,很可能心臟的構造有異常,如心臟有小破洞,或者瓣膜的結構有異常,或者有逆流的情形發生,可以先做心臟的超音波檢查。雖然本疾患會發生發作性頻拍,但是不是所有病患都會發生,因此向病患說明時,要謹慎,不要把病患嚇到。只能說發生頻拍會比正常人多,最重要的是,這時能夠量脈搏。如果病患感覺心臟有不停的跳動聲。大人可測定一下脈搏,與平時的脈搏有何不同,如果是頻脈,就沒有辦法數,這時應該是異常,多餘的限制是不必要的,也不必要限制運動。如果小兒發生,發作性頻脈,小兒要他暫時停止呼吸有困難,或者使用冷水毛巾敷臉部,有時也會停止頻脈。如果無效,可以送到醫院做心電圖,然後使用藥物,使心跳恢復正常。如果WPW症候群的病患沒有發生過頻脈,1年做1次心電圖的追蹤觀察即可。但是如果此類病患,經常發生頻脈,有時也會引起心臟衰竭,雖然治療有內服藥,但是小兒要使用內服藥時,有時實在困難,不是吞不下,就是沒有效,可以使用導管,將多餘的傳導線路燒掉,稱為磨損(Abrasion)。
Abrasion的做法視醫院的設備而不同,手術的年齡也會不同。如果小兒病患在1歲時就發生嚴重的頻拍,服用藥物也沒有效時,就可以使用Abrasion治療。另外小兒不願開心手術,又有頻拍,體重在10公斤也可做Abrasion。雖然小病患,等到長大後來做會比較好,但是長大後還是有缺點,因為可能發生多條傳導路線,靠近正常傳導路線,變成不好做Abrasion。
談到好發年齡,有的嬰兒病患,出生後不久,到1歲,頻率很高的忽然發生頻拍,但在過程中,也會忽然消失的可能。其後發生高峰期,是在學童期及從學童期進入國中期,比較活潑的時候會忽然發生。但是在嬰兒期消失頻拍的3成,到了學童期,可能又會再發。嬰兒罹患本病患,有時到了1歲就可以停藥。此類小病患是屬於上室性頻拍,致命的可能性不多,但是多次發作後,有的會轉變為心臟衰竭,此類病患,要特別小心。
如果突然有WPW症候群的小病患來的時候如何處理的問題。如果有時間應做12誘導的心電圖,其後要抑制呼吸,顏面要敷冷水毛巾。如果沒有氣喘,盡可能點滴注入ATP,然後轉送到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