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主要發生原因有2種,幽門螺旋( Helicobacter pylori)NSAIDs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感染幽門螺旋菌後,會發生慢性胃炎,如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患,其黏膜會發生病變。胃潰瘍時會發生進行性的萎縮性胃炎,胃酸的分泌會降低;十二指腸潰瘍則不會發生進行性的萎縮性胃炎,同時保留胃酸分泌,因此發生胃酸過高。雖然高胃酸的情形不一樣,任何一種均會發生幽門螺旋菌感染,黏膜發生感染後發生脆弱。在十二指腸的黏膜會發生胃上皮化生黏膜後幽門螺旋菌也會感染上去。如此黏膜變成脆弱後,加上高胃酸,就會發生潰瘍。

   幽門螺旋菌會感染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日本,50歲以上的感染率,高到7~8成,年青人感染率較低。

   其次談到NSAIDs,如果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能阻止局部合成,局部的前列腺素的產生就會降低,如此保護黏膜的功能就會喪失。有人因關節痛服用NSAIDs,另外最近增加很多病患,因預防血栓服用Aspirin或低劑量的Aspirin,同樣會引起潰瘍。使用高劑量和低劑量的Aspirin,同樣對上消化道造成危險。

   談到消炎鎮痛藥之中,COX2阻礙劑的安全性問題,臨床上使用的數據顯示,比NSAIDs好,但不知甚麼緣故,日本用得不多。據筆者的經驗,COX2抑制劑價錢貴,效果不明顯有關。這種情形如果能夠停NSAIDs,最好能夠停藥,臨床上有時,很難停藥。如果不能停NSAIDs,就要加上質子幫補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第2種方法就是改用前列腺素。使用Aspirin也是同樣情形。

   其次談到黏膜保護劑,使用黏膜保護劑後會保護黏膜的數據並沒有。在復發潰瘍的預防,日本的健保准予使用PPI中的2種,也就是服用NSAIDsAspirin,如果有潰瘍的過去病史,可以與PPI同時服用。

   談到診斷,通常病患有症狀來看診的情形比較多,如上腹部痛,胸口不舒服,出血如黑色便。目前檢查以內視鏡為主流,如有出血可使用內視鏡止血。使用內視鏡同樣可以檢查有無幽門螺旋菌的感染,有使用生檢(Biopsy和不使用生檢的2種檢查方法。

   談到治療就是要抑制胃酸,目前使用的是PPI,胃潰瘍治療8週,十二指腸潰瘍治療6週,會有一時的瘢痕化,最好能確認有瘢痕化。

   談到罹患消化性潰瘍的病患的除菌的時間性,是在消化性潰瘍治療前或治療後比較好的問題。其實何時除菌都一樣,除苗後有預防復發的效果。幽門螺旋菌引起的潰瘍,因幽門螺旋菌除菌,同時潰瘍也確認治癒,治療就到此為止。

同時幽門螺旋菌除菌有預防胃癌的效果。

   談到有消化性潰瘍的病患,有幽門螺旋菌的感染還同時服用NSAIDs,這種情形是會有,這時的治療,兩方面都要治療。如果能夠停止服用NSAIDs,就儘可能停藥,如果潰瘍的病患,先除菌再治療,則潰瘍的治癒會遷延化,因此要潰瘍治癒後再除菌。

   談到幽門螺旋菌的除菌:

1.次的除菌療法使用使用PPIAmoxicillinClarithromycin3劑合併使用1

2.次,有2~3成的病患幽門螺旋菌對Clarithromycin有抗藥性,因此要做第2次治療。Clarithromycin的抗藥性,改為Metronidazole。也是治療1週,有9成的除菌率。

   除菌後要用內視鏡確認,這時所看到的胃黏膜,會比沒有除菌後的乾淨很多。但是除菌後可能癌症會出現,因此還是要內視鏡追蹤觀察。通常1年追蹤觀察1次。目前胃癌的病例減少很多。如果病患有出血、穿孔、狹窄時要手術的情形較多。如果有出血可用內視鏡治療,因此現在也減少很多。據外科醫師說,穿孔的病患並沒有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儘量使用保守療法,如果不易恢復時,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現做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比較多,也較從前進步。目前雖然還有難治性的胃潰瘍。因幽門螺旋菌除菌的進步,難治性的胃潰瘍的病患減少很多,目前是NSAIDs引起的難治性潰瘍比較多見。在這種情形之下,需繼續服用PPI,除此之外,三餐要按時用餐,可以適量喝酒,但要戒菸,其它少吃有刺激性的食品或少喝有刺激性的飲料,包括咖啡在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