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高血壓的治療一個原則,有一個觀念,越低越好「The lower the better」。換句話說,血壓升高,危險也會隨著升高,相反的,就變成越低越好。從臨床上的經驗,確實血壓越低,發生中風的病患有減少的現象。所以降血壓的目標值應該是在140/90mmHg以下為原則。剛才提到血壓越低越好,從流行病學來觀察確實有這種情形。但是從臨床上的實驗顯示:血壓控制得比較低的一組,與降得普通的一組比較,並沒有因血壓降得較低的一組就會比較好。曾經對有一部份高危險群的病患做過,較嚴格的基準,現有一部的指引,建議把血壓降得過低的病患,宜將過低病患的血壓稍為提高的做法。現在認為能降到140/90mmHg以下為原則。對於有的病患把血壓降得過低,有時使病患感覺不舒服。因此不能一概說,要降到收縮壓120mmHg或110mmHg。本來就有嚴重的心臟血管疾病,血壓並不是很高,如果把血壓降下來,有時把心臟血管疾病引發起來。上述兩種情形,究竟屬於那一種,臨床上,也很難分辨。現在可以用明顯的閥值,如收縮壓在110mmHg或105mmHg,但尚無提出確實的數值。
降壓的目標值實在也很難定出,有的高血壓的病患,要比標準值140/90mmHg稍為高一點,也有的要低一點的病患也會有。如高齡者及後期高齡者,75~80歲高齡者,如果收縮壓在150mmHg~160 mmHg都認為稍為高一點,要降到150mmHg以下,情況就會改善。
當然臨床上,視病患的病態,如果腦血管障礙是進行的,動脈硬化也很嚴重,並有腦血管有高度病變的病患,並不一定要把收縮壓降到140mmHg以下,視病患的症狀,定出降壓的標準。
這種情形常見的有糖尿病患及有尿蛋白的慢性腎臟病患(CKD)。從臨床試驗得知,降低血壓有減少腦中風的危險,同時有蛋白尿的腎病患,可以抑制腎病的進展,應把血壓降到140/90mmHg以下。
日本的中風病患,比起心肌梗塞的病患多。在指引雖然沒有完全確定。日本JSH2014的指引,可能還是會維持較嚴格的血壓,但是歐美的指引,對糖尿病患,曾經規定血壓要降到130/80mmHg,改為140/90mmHg的指引也有,也有改為
140/85mmHg。
其次談到降壓劑的合併使用的方法。降壓劑,曾經在上一篇提到有A、C、D,A是ARB 、ACE阻礙藥,C是鈣拮抗劑,D是利尿劑。通常為A十C、C十D 、A十D的合併使用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3種降壓劑合併使用。
有的高血壓的病患,一開始使用降壓劑,可能就要兩種藥物合併使用。降壓劑兩劑合併使用,並不壞。先是兩種降壓劑合併使用,然後認為可以使用,以後就使用兩種降壓劑合併在一起的配合劑,如此較方便,也可節省成本。
目前日本使用的配合劑為A十C、A十D為代表,但是C十D的臨床試驗也獲得很好的效果,比起ARB與利尿劑的合併使用效果好。目前日本使用得最多的是A十C,其次為A十D及C十D。在使用配合劑時,如果要加利尿劑時,要注意,有無體液過剩型,如果加鈣拮抗劑時,病患有動脈硬化進行的病患,在選用降壓劑時,還是要注意此點。上述的3種降壓劑有3種(2種藥物併用)的併用療法。如果使用單一種降壓劑,並不能把血壓降下來時(140/90mmHg),要使用兩種藥物的合劑。如果再不能降下來時,還要加上β-阻斷劑、α-阻斷劑或抗Aldsteron藥。降血壓應照上述方法一步一步加藥治療,不能操之過急,如果使用3個月血壓降不下來,始加另一種降壓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