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日本2015~2016年流行性感冒疫苗(以下簡稱流感疫苗)的接種情形。一般認為流感疫苗接種效果不是很好。談到流感疫苗接種後,如何判定效果好壞的問題。
日本並沒有完全做流感疫苗接種效果的驗證(Verification)。最近全世界,會發表2次流感疫苗接種效果,日本是流行性感冒結束後,才提出流感疫苗接種效果。世界各國會在流行性感冒流行中,就會提出疫苗的效果。如果接種疫苗的效果比較差時,會提出警告,不僅要接種疫苗,同時還要使用Neuraminidase藥,作為預防及治療流行性感冒。如果本季的流感疫苗有效,使用1個月後全世界,就會開始通報,同時未注射流感疫苗的人趕快注射。世界各國有這種流感疫苗的有沒有效的通報系統,遺憾,日本還沒有完全做到。現在日本就想到,流行性感冒疫苗可能有效,而施打疫苗。
全世界各國所做流行性感冒疫苗有沒有效,標準做法為Test-negative case-control design。
談到日本對流行性感冒病患的處理,使用迅速診斷成套檢查工具(Kit),如果是陽性,會處方Neuraminidase藥給予病患。這時這時詢問病患有沒有接種流感疫苗,陰性病患同樣要詢問,有沒有接種流感疫苗。
如此做下來等於是流感疫苗接種率會提高,如果流感陽性病患,有接種流感疫苗,疫苗有效,發病率就會降低。如果能夠把流感檢查陰性,同時接種流感疫苗,與陽性病患接種流感疫苗,比較,加以統計分析比較,就會得發病防止效果。
通常醫師在臨床看診時,如果病患打了流感疫苗,有發病,也能防止嚴重化,但現全世界的基準,把發病防止效果,加以速報或作為最終報告,向全世界提出。
談到發病防止效果很重要,可以這麼說,打了流感疫苗有50%的預防效果。如在醫院有10人發病,沒有打流感疫苗,可能會20人發病。
日本對發病防止效果報告,較其它國家慢發展。因此,每年並沒有確認流感疫苗效果,照打不誤。日本於3年前做小型Test-negative case-control design,結果日本的疫苗和外國的疫苗,同樣有50%的預防效果。如果疫苗有50%有效,表示疫苗有效,這方面日本應該要做大型的研究。
通常臨床醫師,不十分瞭解疫苗有50%的預防效果的意思。臨床醫師看診時,總是看到,打了流感疫苗,為何還會罹患流感?但打了流感疫苗後,不發病的沒有看到。如果不使用Test-negative case-control design檢查,很難瞭解疫苗有沒有效,因此,臨床醫師,總之懷疑打流感疫苗後效果。
其次談到,流感疫苗,有一年有效,又有一年沒有效的情形發生,這就要談到製造疫苗的過程。每年2月,WHO會宣佈,使用何種病毒製造疫苗。在A型病毒中有豬流感(H1N1)與A型香港流感(H3N2)2種,B型流感有2種,合計有4種可以製造疫苗。日本按WHO的建議(Recommendations),每年5~6月開始製造疫苗,9月製成疫苗, 10月開始施打疫苗。製造疫苗每年2月決定,而病毒為前年流行,為建議(Recommendations)。但現在開始流行的可能有突變的病毐,也就是抗原有突變的病毐,效果就會比較差,因此就會發生有一年,疫苗的效果會比較差,也就是發生時滯( Time Lag )。這種病毒和其它病毒不一樣,流感病毒每年都會突變,而風疹病毒的抗原性不會每年發生突變。流感病毒每年都會突變,因此,每年需要測定其效果。如流感A型香港在流行,和10年前流感A型香港在流行是不一樣。
日本應與歐美同步,做發病防止效果調查,而提出快報,依據這種情形,如果沒有接種的人,鼓勵趕快接種,如果認為流感疫苗無效,可提早使用Neuraminidase藥,做為流感的預防和治療。
總之,要大眾瞭解,疫苗接種不會有痛苦,雖有某種程度的副作用,但有預防流感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接種流感疫苗。
關鍵字:日本2015~2016年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