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風濕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PMR),簡稱為PMR。
發生原因不明,通常50歲以上高齡者,突然發生肩胛周圍肌肉及腰部周圍肌肉疼病,同時可能發生,發熱及體重減輕。也就是,本來身體健康,忽然發生這裡痛,那裡痛,同時不能動。因為這種疼痛嚴重,病患幾乎不能忍受,到處看病,找不出發生原因。
日本50歲以上高齡者,每10萬人中,有300人罹患PMR,占 0.3%。
日本為高齡化社會,50歲以上高齡者有5,000萬人,PMR病患可能有15萬人。日本類風濕性關節病患有60萬人~700萬人,PMR病患,可能有15萬人。
發生率男性略高,也可說,男女差不多。雖然從50歲開始發作,但PMR發病高峰期為70歲年代前半為發病高峰期。
本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區別的問題。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病變,在於關節滑膜(Synovium),臨床上主訴關節痛。臨床上主要侵犯手腕、手指、掌指(Metacarpophalangeal; MCP)及近側的指骨間關節(PIP: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如何進行確定診斷,就是病患為50歲以上高齡者,兩側肩胛發生疼痛,同時,炎症反應有3種為必須條件。也就是有肩胛疼痛及ESR(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亢進 、CRP ( C-Reactive protein) 升高。血液檢查就能做為參考,還是臨床診斷較重要。如果使用超音波檢查,有滑液包炎,腱鞘滑膜炎並不是特異檢查,因此,可以不做超音波檢查。除此之外,還有臨床症狀及炎症反應,查不出類風濕因子,並沒有可以綜合判斷而加以診斷的方法,因此,本疾患的診斷,有時會有困難。就以肩胛痛來說,也有可能是腱板斷裂,或者腱板損傷,肩關節周圍炎,有時很難區別。
談到本疾患的合併症,為巨細胞性動脈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有10~30%,也稱顳動脈炎。巨細胞性動脈炎可以引起頭痛,也侵犯眼動脈,導致網膜缺血而失明,或咀嚼時會引起頭痛。
談到治療,本疾患的特點,使用類固醇治療能奏效。如果診斷為本病,而使用類固醇治療,若無效,可能不是PMR,很可能罹患惡性腫瘤,或感染症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PMR治療使用Prednisolon 10~20mg就會有效。初期使用Prednisolon 10~20mg/日,使用 2週,其後1個月減少Prednisolon劑量為10~20%。如果Prednisolon 20mg開始使用,減量順序為18mg→16mg減下去。如果減量太快,可能病情會復發。如果減量到10mg時,每2~4週,減1mg,因此,治療時間需要長期。
如果本病患合併巨細胞性動脈炎,使用類固醇劑量,要稍為高一點。
每公斤體重需1mg/日,如以50公斤來計算,每日需用到50 mg,使用劑量相當大。如果不使用這麼大劑量,血管炎症狀不會減輕。
雖然PMR的預後良好,但是如果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尤其對高齡者,可能引起骨質疏鬆症、脊椎壓迫性骨折、糖尿病、綠內障(青光眼)、白內障。長期使用類固醇,本來就有動脈硬化病患,很容易發生心臟病。
談到不久將來,可能很少使用副作用多的類固醇治療,而對巨細胞性動脈炎,日本已開始使用,抗IL-6受體抗體Tocilizumab治療有效的報告。對有抗藥性PMR,使用Tocilizumab治療有效報告。國外報告,對PMR使用Tocilizumab治療3次後使用小劑量類固醇,相當於7.5mg有效的報告。
關鍵字:風濕性多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