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澎湖位於台灣本島的西海岸,行政區劃於台灣省澎湖縣,澎湖群島是由64個大小島嶼組成,如果連同退潮時才露出水面的小島算在一起,可能有100個。全縣面積約127平方公里,南北長60公里,東西寬約40公里。澎湖縣有五鄉一市,一市為馬公市;五鄉分別為白沙鄉、西嶼鄉、湖西鄉、望安鄉、以及七美鄉(如圖)。

  澎湖群島原是一個大規模的玄武岩方山,有廣大的珊瑚礁及砂礫堆積其上,頂面平坦,四周則是陡峭的崖壁。這一塊方山孤立海中,經過長期的侵蝕,地床逐漸降低;以後因基盤沈降,遂裂為許多離散的群島,也就是今日的澎湖群島,(如圖)。這個經過沈降後的群島,在地形景觀上有三大特色,即平均高度低、海岸線複雜、地形傾南高北低。它的平均高度是海拔30公尺,即使臨海的斷崖,最高也不會超出70公尺,由遠方海上遠眺,頂面十分平坦,宛如傾覆的盤子;海岸線則十分狹長,單位面積的海岸長度約台灣本島海岸線的120倍。在長達320公里的海岸線中,由於海岸凹凸異常,故呈現錯綜複雜的景觀。

9278日,星期二,晴

上午7:55王崇名駕車來到豐原接本人,途經台中的「理想國」,再接林亮如、王崧合和王崧任,因此,我們這個自助旅行團,共有團員五位。上午9:00我們抵達台中航空站,崇名告訴我,老年人搭乘國內班機另有半價優待,一次約800多元。我們搭乘立榮航空UIA 623 DH-3 飛機於上午9:35起飛,10:05飛抵馬公機場,飛行時間30分鐘,當時馬公的氣溫為30°C。當飛機飛臨馬公上空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支很高大的煙窗,還有耀眼的燈光閃耀著,最初我還誤認為三支燈塔,後來才知道那是火力發電廠的煙窗;當飛機快要降落地面時,停在停機坪上的是軍用戰鬥機,相距幾千公尺的停機坪上才看到民航機。原來澎湖只有軍用機場,如果想要再建造一座民航機場,沒有土地可資利用,因此商借軍用機場,在這種情形下如果軍用機和民航機同時要起飛,那一定是軍用機優先,是故,民航機的起降多少會擔誤時間。我們下了飛機走路來到馬公機場候機室,這時我回頭數一數乘客,約有五十多位,這架雙螺旋漿的小飛機也只能容納五十六位乘客,可以說客滿,大概是SARS的疫情剛過去,大家都攜家帶眷出來透透氣吧。馬公新的航空大廈去年九月才啟用,建築現代化,設備新穎,類似松山的航空大廈。我們抵達馬公不久由崇名好友派一部車子到機場接我們,馬公機場位於東邊海岸,馬公位於西邊海岸,相距約十幾公里。出了機場是四線道的馬路,路兩旁並沒有高大的樹木,田地裏也沒有種甚麼農作物,但空氣清新,馬路又乾淨,令人心胸開闊。進入馬公市區由四線道變為雙線道,樓房普遍二三層樓高,馬公市區來往的人不多,車輛亦不多,生活步調比台灣城市慢了半拍,馬公市民顯得悠閒,這是馬公給我的第一個印象。隨即我們抵達馬公郊區的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活動中心建在海邊,要經過一座小橋才能進入活動中心。活動中心的外觀很像歐洲古堡,但進去觀察,倒像中國式的三合院,可說中西合併。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介壽路十一號( 880),電話:(06927-1124。我們住進五樓,從五樓向海邊遠眺,可以看到兒童公園,有各種兒童遊樂設施;再過去就是海水浴場,海水浴場經人工美化好像大型游泳池,免費提供市民游泳,因此,早晨和傍晚游泳的人最多,由於這個海水游泳池實在太大,人多也不覺得擁擠,可以說馬公市民消暑的好地方;在游泳池的北邊有一座大型噴水池,池裏不積水,因此很多小孩都跑到池裡沖水,一個個像落湯雞,大家笑個不停,快樂無比。本活動中心的南邊為觀音亭,是澎湖另一座具代表性的廟宇,觀音亭始建於清康熙35年(1696),為薛奎所創建,主祀觀音佛祖。早期寺廟規模很大,後於中法戰爭中遭受破壞。民國20年鄉民集資重建,46年又重新修茸,今之寺貌造型簡樸而渾厚,雖不若往昔繁華富麗,但仍是澎湖的佛教聖地。 本活動中心備有餐廳、咖啡屋、販賣部及涼亭涼椅,如果來到澎湖,只想待在這裡,不想出去,那也會過得很愜意。我們的情形不一樣,把行李放好後,大家急著出去一睹澎湖的盧山真面目。我們請本中心的服務台替我們叫了一部計程車,司機為女性,名為周百合,能言善道,說到澎湖的歷史地理,如數家珍,我們暗喜,找到導遊了。周司機說從活動中心至水族館約15公里。我們經過中正橋來到中屯嶼,那是澎湖本島最小的一個島。在中屯嶼我們看到4部風力發電機,雖然風力很強,但風扇的轉動速度並不快,這是故意調整到速度較慢;若轉動速度太快,產生大量的電流,而蓄電池無法容納大量的電流。由此點可以看出風力發電機需要研究改進的地方還很多。每一部發電機的造價5000萬台幣,4部要花2億台幣,而且還要進口,因此,現只作觀光性質,還沒有到實用階段。通常風力發電之風力規模要年平均風速為每秒5公尺以上,約為電風扇第4級以上的風力。目前台灣最早發展風力發電的澎湖的4座風力發電機所發電力2,400千瓦,每年有762萬度,約佔澎湖全線電力需求的5.7%, 發電成本約為3,7元/度。所以,澎湖縣依用電量與風力分佈,設置100座以上的風力發電機,就足夠人口數約9 2千多人的全縣電力需求,那時單位用電量的人事,操作,與維修成本將會降低。其實風力發電機有許多地方有待改進,有一天,新機種研發出來,也許澎湖只要50部風力發電機就足以供澎湖用電。

再經過永安橋來到白沙島,澎湖水族館位於白沙島岐頭村,經十幾分鐘後我們抵達水族館。進入水族館的大門可以先參觀露天雕塑園區。有龍蝦、海豚、章魚、鯨鯊等,唯妙唯肖。那是委託在澎湖受刑人製作的泥塑,這位受刑人是吸毒犯,家住高雄,判刑後在澎湖服役。他對雕塑有天份,只要他看過生物標本,便能雕塑。遺憾的是,當他服刑期滿回到高雄,吸毒的惡習難改,最後中毒致死。

我們進去參觀第一站為海濱展示區:有沙岸生物區、珊瑚淺坪生物區、岩岸生物區、海龜、蝦蟹類、魨類等等。不同的生態系,孕育出各種多采多姿的海洋生物。一開始參觀,我就感覺到本水族館的海洋生物較其它水族館要活潑得多。

第二站我們參觀的是礁岩展示區:有美麗的珊瑚,鮮豔搶眼的游魚群,這裡是百看不厭的海洋園地。

第三站我們參觀的是大洋展示區:我們經過大洋池隧道,可以看到各種魚類的全身,尢其大洋池的魚類普遍較大,如沙魚、魟魚、石斑魚、金梭魚等,還有體型較小的魚結伴群游。特別一提的是這裏飼養的石斑魚是大品種,稱為龍膽石斑,約有50公斤重,我頭一次看到這麼大的石斑魚,也許老了,不願意動,停在玻璃旁,一直望著參觀的人。

第四站我們上二樓,參觀觸摸池及觀賞池,池都很小,計有:海參池、海星池、海膽池、海百合池等,此等池不能觸摸只准觀賞;唯有觸摸池才能觸摸,有海星和海膽,摸起來軟綿綿的,摸的時候在水中摸,不能提起來離開水面。摸完後提醒大家要洗手。觸摸池是兒童最喜歡來參觀的地方。最後我們按指示下樓,來到一處觀景台,有一塊很大的落地玻璃,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觀,那是潮間帶,有招潮蟹在覓食;有水的部份則有一群魟魚及許多不知名的魚類在游來游去。

潮間帶指的是潮汐的最高點和最低點間的區域,這裡是許多海洋生物的搖籃,潮間帶提供牠們產卵地方、幼苗庇護所和養分供給等。

澎湖水族館的地址是:澎湖縣白沙鄉岐頭村58號,電話:06- 9933006-7

離開水族館,我們準備吃午餐,周司機建議到西嶼鄉的「清心飲食店」,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白沙鄉,我們要經過有名的跨海大橋才能抵達。在路旁我們看到許多菊花,那是天仁菊,是澎湖的縣花,每年的4~5月盛開,也是最美的時候。路兩旁有許多荒地,據說荒地一年比一年多。大致來說,澎湖的土地可分成三份,一份為政府所有;另一份屬於軍方;最後一份為民間所有,不管屬於那一方,土地都剩餘很多,沒有好好利用。

在澎湖,除了捕魚,找不到很理想的工作,因此,在澎湖很多年青人都跑到台灣發展,剩下孤獨老人,有的年青人到台灣後不再過問老人家,可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更別提種田。周司機說,除了縣花還有縣鳥,澎湖的縣鳥是縣民票選出來的小雲雀,很可愛,當人們看到牠時,己飛到20公尺高空,然後停留在空中叫個不停。車行約十分鐘,我們來到有名的跨海大橋。跨海大橋橫跨白沙、西嶼兩大島之間,為雙線道,來往的車輛不多,行人更少,這時向窗外望去,晴空萬里,一望無際蔚藍的海水,景色優美,海風吹來,令人心曠神怡。這座跨海大橋長5541公尺,有橋墩74座、橋孔68座,為遠東第一深海大橋。這座新的跨海大橋旁,還保留舊有橋墩,原來舊的跨海橋是在民國54年動工,歷時5年餘的努力,於民國59年底正式通車,當時是請日本工程師設計建造,由於科技不如今日的發達,最初建好的跨海大橋橋面為單行道,每百公尺即有一會車路面,橋上各種車輛均可暢通,橋下則可通行200噸位的船隻。

跨海大橋由於長年受海浪侵襲,加上當時建造的技術尚未成熟,後來由國人自己設計建造,將一部分舊有的橋墩廢棄,從新建造,拓寬橋面、改建路堤,增設人行道、機車道及雙線快車道,我們經過時,已是雙線道,暢通無阻。

我們通過了跨海大橋,來到西嶼島,沿公路往南走,不久抵達池東村,在一家二樓民宅停下來。這家餐廳是周司機介紹的,如果不是門口掛著「清心飲食店」的小招牌,我還以為普通民宅。它的門很小,如果是大胖子,只能通過一個人。我們推門進去的時候,有一位老頭子坐在客廳,並很高興的用日語說:「歡迎光臨」,這個年頭還講日語的,大概是受了根深蒂固的日本教育吧。隨即我們上二樓,擺了十幾張桌子,客人不算多,點菜的時候,只要把菜名點出來,廚師會按人數配菜,因此我們不知道每一道菜的單價,而且有的菜只能點一次。我們那時候飢腸轆轆,很快就把菜單點好,計有;海蚵生吃、生魚片、南瓜炒米粉、炒小管(墨魚的一種)、油炸明蝦、炒澎湖絲瓜、石斑魚一魚兩吃(煮湯及清蒸)、炸紅新娘、肉絲炒飯及炒空心菜等10種。其中油炸明蝦最好吃,我們想再來一盤,老闆娘說,不能點第二次,有的菜餚限量供應。大概這家餐廳錢已賺夠了,現在是保持信譽的時候了。其實它的招牌菜是海蚵生吃,量不多,只有一小碗,海蚵的顆粒較小較白,與我們在市面上出售的不大一樣,吃起來,酸酸,甜甜,辣辣的,別有一番口味。由於出外旅行,通常我不敢多吃未經煮熟的食物,點到為止。飯後我先下樓和老闆閒聊,他告訴我他的生平:他出生於澎湖縣西嶼鄉池東村,小時候他的父親不幸去世,本來就很窮,雪上加霜,家裡更窮,由他母親含莘如苦撫養長大。當他長大時適逢二次大戰,他被充當日軍,派到菲律賓與美軍作戰,由於美軍的炮火太猛烈,他的澎湖同伴大部分戰死沙場,他很幸運的存活下來。二次大戰剛結束時他被捉去當俘虜,關了一段時間才被送回台灣。回到澎湖,他沒有特別的技術,也沒有資金,不知如何是好。天無絕人之路,他幹起小吃店來,他同時對澎湖人對海鮮的烹飪方法加以研究,去蕪存菁;並跟隨日本廚師學日本料理,將其精華應用在烹飪海鮮。因此他做出來的料理,與眾不同,美味可口,百吃不厭。時來運轉,民國73年蔣經國先生來到澎湖巡視時,順便來到清心飲食店,老闆將他的看家本領都拿出來,烹飪好幾道海鮮,蔣經國先生吃過後果然十分滿意,終於和這位老闆結拜兄弟。從那時起飲食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來,至今老闆還唸唸不忘的感謝蔣經國先生一手提拔他。又有一次蔣經國先生吃過飯後,心情好,送了一個雅號給這位老闆,叫做「酒瓶」,音與他的本名相似,他的本名是呂九屏,後來改為「呂酒瓶」,名字更響亮,生意興隆通四海,許多台灣老饕都跑到澎湖品嘗「酒瓶」的海鮮料理。現在呂老闆坐在客廳裏招呼客人,有時還會到廚房幫忙。他告訴我,今年八十一歲,還沒有打算退休,看他的一生,真是奮鬥的人生。我們要離開時還親自送到門口,並用台語說歡迎再度光臨,可見澎湖人還是很有人情味。店址:澎湖縣西嶼鄉池東村772號,電話:(069981128

飯後周司機帶領我們參觀一處很大的潮間帶,旁邊有一座很大又很新的媽祖廟。周司機說,澎湖人一說到建廟都會慷慨解囊,至今澎湖已有200多座廟宇。在廟旁邊建了一座陸橋直通到海邊,參觀的人可以上陸橋參觀,如此一來較安全。那天我們參觀時,剛好退潮,潮間帶的水不多,仔細看,可以看到,小魚、小蝦,螃蟹以及各種貝類。周司機說:當學校放假時,她和先生利用夜晚休息時間帶著孩子,提著手電筒來到潮間帶撿海鮮,計有蝦、螃蟹、魚及各類貝殼,很有趣,而且收獲相當多。如果外地人最好不要做這種活動,因為我們不知甚麼時候漲潮,萬一漲潮可能來不及逃,有危險。

其次我們來到一處西嶼燈塔參觀,位於外垵村西側。外垵村位於西嶼島的西南尖端,是一座典型的漁村。車不能開進去燈塔附近,停在離燈塔很遠處,我們不得不走路進去,環境沒有好好整理,雜草叢生,加上有幾座墳墓在路旁,更沒有其他觀光客,最後只剩我一個人進去參觀。其實在荒涼的路上走,我的心裡還是毛毛的,但我有個特性,旅行時每到一處我一定要看個究竟,使我能勇往直前。

我抵達燈塔時,其周圍有圍牆,大門是開放的,顯然是免費自由參觀。在大門旁有簡介本燈塔建造的歷史:本燈塔始建於1778年,即清乾隆43年興建,塔身高達11公尺。1823年損害,於1875年,即光緒元年,由英國工程師韓德森再建造至今,為本省首座燈塔。進去參觀時裏面像一座美麗的花園,可惜只有我一個人,想與人搭訕的機會都沒有,頓時我反而覺得有一點恐怖。我仍然站在燈塔旁仔細觀察,雖然經過了一百多年風吹雨打的歲月,燈塔仍然很結實,看起來還很新,現在還在繼續使用,這要歸功於英國工程師韓德森以及後人的保養。造型為圓柱狀,塔身是白色,塔頂為黑色,塔頂四周有窗口,窗口有窗簾遮蓋,以免燈塔內部的設備被太陽晒壞,到了晚上便將窗簾拉開,這時光芒四射,造福商旅、漁船。

其次我們的目的地是西台古堡,途經西嶼外垵村,這個村建在山腰,靠近海邊,每一棟都是鋼骨水泥樓房,美侖美奐,如同置身於歐洲海邊的渡假勝地。

西嶼西台(西台古堡)位於西嶼島西南端,屬西嶼鄉外垵村,始建於明鄭末年,即1683年。1717年改建成清式海防小砲台,配置火炮3尊,隨後增設煙墩      3座,營房5間。整座堡壘佔地8.15公頃,規模宏大,設計成山字形,每個隧道相互通達,內設有貯彈室、指揮所等,防禦工事相當完善。參觀完畢後我們到停車場的販賣部休息,亮如為每人買了一瓶澎湖特產的青草茶解渴,真的好喝。

其次我們來到二嵌陳宅參觀,二崁是個位於西嶼東部臨海的小聚落,全村姓陳,由於人口外移嚴重,今留在聚落的居民未滿百人,房屋有50棟,其中古厝19棟,我們看到許多古厝由政府負責整修,整修過的古厝屋主可住進去,唯一條件是不能改建。我們主要參觀一棟列為三級古蹟的陳氏大宅,位於西嶼鄉二嵌村六號。其實那是在小巷裏,計程車停在很遠的地方,我們順著巷子走路進去參觀,到了門口,有看門的出來說要門票,一張30元,我立刻將帽子脫下,管理員說我可免費參觀, 得知我是光頭之故,且65歲以上的人可免費參觀。

清朝順治年間,金門下坑人陳廷益在此定居,後來成為「陳家村」。陳氏大宅建於民國前1年,創建者陳嶺、陳邦兩兄弟因在台灣經營中藥生意致富,返鄉興建大宅。此宅融合閩南建築和當地的生活特色,其特徵為三合院改良的三進住宅。房子並不大,但很結實,即使颱風、地震都不易垮下來。第三進還有人居住,躺在大板凳上睡午覺,房子確是很涼,我從第三進後門探頭一看,有很高的圍牆,而且圍牆砌得很堅固,不僅可防颱風,而且還可防海盜。參觀陳氏大宅後我發現在澎湖所看到的三合院,與在大陸以及在台灣所看到的三合院最大的不同處,就是澎湖的三合院四周均有很高的圍牆。我們從第三進右邊側門走出來,有一處小吃攤,老板不停的向我們打招呼,並說他們是從南投來此地做生意的,希望看到同鄉的立場能光顧小吃店,沒有想到台灣本島的人也會跑到澎湖做生意。其實我曾經看到一則消息:台灣人跑到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一處機場賣麵,精神可嘉。

我們按小巷子走出來,來到一處民宅,在門口有一位身體瘦弱,滿臉皺紋的老太太蹲在地上賣青草茶,因為我們剛喝了青草茶不再購買,周司機和她閒聊起來。不久周司機回來後一臉悲傷的樣子,我就問他談些甚麼?下面就是周司機的回答:這位老太太本來有一位兒子,娶了老婆後便飛到台灣希望能在寶島創一番事業,將老母親留在澎湖老家,老母親一直在等,希望兒子事業有成,能衣錦榮歸,結果大失所望,幾十年下來,不僅兒子沒有回來探望他,連一封問候的信也沒有。老太太看起來身體並不是很硬朗,但仍然每天起床後到野外拔青草,帶回來洗乾淨,煮青草茶出售,一天就賺一點蠅頭小利維持生活。我們聽後難免鼻酸難過,但愛莫能助。

我們離開二崁,不到十分鐘來到竹灣,竹灣是箱網魚養殖業最發達的地方,由岸上向海上望去,有數不清的浮漂,浮漂圍成圓形或方形,浮漂下面就是箱網,箱網裏養了石斑魚和海鱺兩種魚類較多,因為這兩種魚類經濟價值較高,又容易飼養,通常養1-2年後就可以打撈,石斑魚賣到台灣餐館;海鱺賣到日本,日本人喜歡吃海鱺生魚片。雖然飼養這兩種魚類的成本不算太高,只要每天早晚飼養二次小魚就夠了,而澎湖的小魚每公斤才15元台弊,利潤是相當可觀的。現在的問題是颱風,強烈颱風過境挾帶著強風和大浪,瞬間就把箱網捲走,那時養殖業者血本無歸。當箱網魚被捲入大海後,此類養殖魚不易甚至不能在大海「謀生」,牠們仍然會回到原來的地方,希望早晚有人來餵食,如果颱風過後,業者能及時在飼養的海域撤網,很可能撈回一部分的養殖魚。

不到十分鐘我們來到大義公位於西嶼鄉竹灣社區,奉祀武聖關公,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廟前有座馬僮牽著赤兔馬的關公塑像,約兩層樓高,以大取勝,廟亦建造得富麗堂皇。除了到此拜拜外,我們此行的目的是參觀一種綠蠵龜,據說綠蠵龜是保育類動物,現頒佈不准飼養,但這個廟是禁令未頒佈前飼養,因此政府准於繼續飼養,唯保育人士經常來檢查環境衛生,因為環境衛生不好,綠蠵龜很容易死亡,據說保育人士執法相當嚴格,所以飼養保育類動物很辛苦。本廟的綠蠵龜飼養在地下室,地下室有一座水池,水池旁擺了許多人造花和人造珊瑚,好似來到龍王宮。我們來到的時候,剛好把池水放掉,綠蠵龜在池中漫步,這時有一位清潔工準備沖洗魚池。我好奇的問清潔工有關綠蠵龜的問題,下面就是他的回答:綠蠵龜是愛乾淨的動物,因此一星期至少要清洗一次魚池,綠蠵龜的食物是小魚,每天要餵一次,綠蠵龜的個性看來溫和,其實並不好,每次清潔工清理魚池時,動作稍為慢些,綠蠵龜會向他怒吼。

廟門口有幾家商店,其中有一家出售丁香魚,老闆娘照顧商店,先生出海捕魚,捕獲的丁香魚,經老闆娘處理後出售。這時周司機一再強調此家商店出售的丁香魚貨真價實,如果想買丁香魚就在此購買才不吃虧,因為馬公己從越南進口丁香魚,價錢便宜,味道較差,從外表很難分軒輊,因此,馬公有少數商店,將越南進口的丁香魚,以魚目混珠出售。

其次,我們回程時再一次經過跨海大橋,過了橋來到白沙島最西端的通樑村,本為小型漁村,因村內古榕奇景而遠近馳名。我們還沒有進人保安宮前在附近的「易家阿婆仙人掌冰店」下車,每人要了一杯仙人掌冰淇淋,其顏色是鮮豔的紫紅色,除了甜甜香香之外,還帶有一點酸酸的,非常好吃。澎湖的仙人掌肥大厚實,花為黃色,一年四季都開花。花托膨大長成紫紅色的果實,俗稱「澎湖紅蘋果」,果實內有許多堅硬的種子,紅色的液汁可當色素,整個果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可製成果汁、果醬、冰淇淋等。周司機說,她吃遍了澎湖的仙人掌冰淇淋,總覺得「易家阿婆仙人掌冰淇淋」最道地。通樑大榕樹就在附近,坐落在保安宮的前廣場上,榕樹只有一顆,樹根就在廟門口左側,經歷了300多年的歲月綠蔭廣被一個籃球場大,有30多條氣根。我進去廟裏拜拜後順便參觀,從天花板、牆壁、柱子,神像及其他用器都給人一種很古老的感覺,但莊嚴神聖。有一位管理者林先生剛好在廟裏,閒談之下他告訢我一段保安宮大榕樹的故事:這顆榕樹是他的祖先從大陸寧波帶到此地來種植的,二年後在榕樹後面蓋了保安宮。在自然環境惡劣的澎湖,植物極不易生長發育,受冬季東北季風風勢影響,每一根枝子長到一定的高度就被強風吹成橫向生長。古榕樹之所以有那麼多樹幹,也是因為榕樹本有許多氣根,樹枝雖然無法向上發展,氣根自然下垂,及地後又發新幹,年代一久,即造成覆蓋面如此之廣的局面,現用鋼筋水泥支架撐住,非常壯觀。我們在榕樹下乘涼,這時我看到好幾位蚵女從岸邊走上來,右手提著一籃海蚵。周司機說:天氣晴朗又是退潮的早晨,蚵女會帶著簡單的工具出海作業,她們搭乘出海捕魚的漁船來到退潮時露出海面的小島,她們下了船開始挖海蚵,而漁船則駛離外島往外海去捕魚,當漁船捕了魚,下午要回航時順便把她們接回家,每一位蚵女一天可以挖到3台斤的海蚵,一台斤時價台幣200元,一天可以賺到600元,可是那要在風吹日晒下工作才能賺到的血汗錢啊。養殖海蚵的時價一台斤僅60元台幣,澎湖人生吃海蚵一定用野生海蚵,而養殖海蚵,他們是不會拿來生吃的。

回途中我們經過永安橋來到中屯嶼,它是澎湖本島中最小的一個島,但有地下水庫,為此周司機為我們「上了一課」:澎湖群島原是一個大規模的玄武岩方山,有廣大的珊瑚礁及砂礫堆積其上,經過長期的侵蝕,地床逐漸降低;以後因基盤沈降,逐裂為許多離散的群島。顯然的,澎湖的地底下是由玄武岩所形成,水到玄武岩不再漏下去,即有防漏作用,而流到較低窪處,即海邊。專家就利用此一特點,將玄武岩四周築起滴水不漏的圍牆,當下大雨的時候,雨水就存在地下水庫,需用水時從地下抽取,可以解決一部分馬公夏季缺水。目前馬公的用水主要靠湖西鄉的成功水庫。

我們經過了中正橋,又回到馬公,這時在左手邊,周司機指給我們看到了馬公國中,它是馬公最大的國中,也是周司機的母校,為此她略為介紹了她的生平:她是土生土長的澎湖人,小時候她的父親在公司上班,母親照顧三位姊妹,生活過得去,她父親喜歡旅行,因此她有快樂的童年。當她澎湖國中畢業後就在馬公工作,不久結婚,先生是漁夫。當三姊妹都出嫁後只有老父孤零零的待在老家,還好她們三姊妹都有孝心,經常回娘家探望老人家。當周司機的孩子長大後有了較多的時間,她回想起童年,父親經常帶她出外旅行,她也瞭解父親最喜歡到台灣環島旅行。因此她買了一部小轎車接她的父親從馬公出發,來一趟台灣環島之旅。她們先到馬公港搭乘「台華輪」,「台華輪」可以搭載乘客1000人,小轎車110輛,由馬公至高雄航程約四小時,乘客每人的費用為600-700元不等,視等級,大概是飛機票的半價;一輛轎車的費用為1800元,來回就要花上3600元。到了台灣她會開著轎車載著父親從高雄、台東、花蓮、台北的順序環繞台灣一周,每到一處除了觀光外,她還會請父親品嘗當地有名的小吃,每次到台灣觀光後還會唸唸不忘還有機會遊台灣。既然要走這一條路,乾脆她改行為計程車司機,她待人和藹,每到一處觀光據點,她都會詳細說明來龍去脈,因此凡是搭乘過她的車子的人,下一次需用車時一定不忘叫她的車子。因此每天上午八時從家出發,往往工作到深夜,她的先生深怕她工作太勞累,也加入了計程車司機,一部計程車兩人輪流開,開一天休息一天,存了一點錢,每三年她會帶父親來到台灣環島旅行,誰說生女兒不好?

周司機對台灣來澎湖的觀光客有一點建言:來澎湖觀光有二種方式,一種是走馬看花式的旅遊,頂多花4-5天的時間就夠了,更不必將自家用小轎車送到澎湖來。開自家的小轎車在澎湖旅遊,固然方便,但到這裡,人生地不熟,很容易開錯路;澎湖本島的馬路普遍很寬,來往車輛稀少,自已開車,不知不覺超速,而遭到開罰單;每到一處觀光據點,若沒有本地司機加以說明,很難瞭解,而在澎湖包一部計程車旅遊,並不貴。如果想要來個知性之旅,可能要花上2-3星期的時間,那就有必要開自家小轎車。

我們經過縣政府,那是一棟二層樓長方形舊建築,那一帶是市政中心。很快我們回到青年活動中心,略為休息。

晚上我們來到港口靠近漁會的海宏海產店吃晚餐,我們等於跑了一天,難免口乾舌燥,因此點了海鮮粥,結果端來了一大盆海鮮粥,我們連小孩只有5個人,即使10個人來吃未必吃得完。而這家海產店座無虛席,客人還不斷湧進來;反看對面的海產店門可羅雀,套一句台灣俗語,這家海產店「俗擱大碗」,生意才如此興隆。這一帶約有十幾家海產店,除了少數幾家,一般生意都不錯,可能是海產料理,新鮮又便宜的緣故吧。飯後我們準備到馬公漁會走走,結果漁會在大整修,不能進去。我們想到馬公街道溜達,馬公街道狹小,而且正在整理水溝,走起路來很不方便。我們回青年活動中心途中,順便來到兒童公園散步,晚上的兒童公園燈光輝煌,如同白晝,因為是兒童公園,因此有不少兒童遊樂設施,除了兒童還有許多老人家也來此散步乘涼。除之外這裡還有籃球場、網球場、排球場,佔地頗廣,因此,同時也是晨間運動的好地方。兒童公園旁有一座很大的海水浴場,由一海堤相隔,因此海水浴場顯得風平浪靜,夜晚仍然有很多人在那裏游泳和戲水。夜深了,我們從後門進入青年活動中心休息。

 

澎湖位於台灣本島的西海岸,行政區劃於台灣省澎湖縣,澎湖群島是由64個大小島嶼組成,如果連同退潮時才露出水面的小島算在一起,可能有100個。全縣面積約127平方公里,南北長60公里,東西寬約40公里。澎湖縣有五鄉一市,一市為馬公市;五鄉分別為白沙鄉、西嶼鄉、湖西鄉、望安鄉、以及七美鄉(如圖)。

  澎湖群島原是一個大規模的玄武岩方山,有廣大的珊瑚礁及砂礫堆積其上,頂面平坦,四周則是陡峭的崖壁。這一塊方山孤立海中,經過長期的侵蝕,地床逐漸降低;以後因基盤沈降,遂裂為許多離散的群島,也就是今日的澎湖群島,(如圖)。這個經過沈降後的群島,在地形景觀上有三大特色,即平均高度低、海岸線複雜、地形傾南高北低。它的平均高度是海拔30公尺,即使臨海的斷崖,最高也不會超出70公尺,由遠方海上遠眺,頂面十分平坦,宛如傾覆的盤子;海岸線則十分狹長,單位面積的海岸長度約台灣本島海岸線的120倍。在長達320公里的海岸線中,由於海岸凹凸異常,故呈現錯綜複雜的景觀。

9278日,星期二,晴

上午7:55王崇名駕車來到豐原接本人,途經台中的「理想國」,再接林亮如、王崧合和王崧任,因此,我們這個自助旅行團,共有團員五位。上午9:00我們抵達台中航空站,崇名告訴我,老年人搭乘國內班機另有半價優待,一次約800多元。我們搭乘立榮航空UIA 623 DH-3 飛機於上午9:35起飛,10:05飛抵馬公機場,飛行時間30分鐘,當時馬公的氣溫為30°C。當飛機飛臨馬公上空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支很高大的煙窗,還有耀眼的燈光閃耀著,最初我還誤認為三支燈塔,後來才知道那是火力發電廠的煙窗;當飛機快要降落地面時,停在停機坪上的是軍用戰鬥機,相距幾千公尺的停機坪上才看到民航機。原來澎湖只有軍用機場,如果想要再建造一座民航機場,沒有土地可資利用,因此商借軍用機場,在這種情形下如果軍用機和民航機同時要起飛,那一定是軍用機優先,是故,民航機的起降多少會擔誤時間。我們下了飛機走路來到馬公機場候機室,這時我回頭數一數乘客,約有五十多位,這架雙螺旋漿的小飛機也只能容納五十六位乘客,可以說客滿,大概是SARS的疫情剛過去,大家都攜家帶眷出來透透氣吧。馬公新的航空大廈去年九月才啟用,建築現代化,設備新穎,類似松山的航空大廈。我們抵達馬公不久由崇名好友派一部車子到機場接我們,馬公機場位於東邊海岸,馬公位於西邊海岸,相距約十幾公里。出了機場是四線道的馬路,路兩旁並沒有高大的樹木,田地裏也沒有種甚麼農作物,但空氣清新,馬路又乾淨,令人心胸開闊。進入馬公市區由四線道變為雙線道,樓房普遍二三層樓高,馬公市區來往的人不多,車輛亦不多,生活步調比台灣城市慢了半拍,馬公市民顯得悠閒,這是馬公給我的第一個印象。隨即我們抵達馬公郊區的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活動中心建在海邊,要經過一座小橋才能進入活動中心。活動中心的外觀很像歐洲古堡,但進去觀察,倒像中國式的三合院,可說中西合併。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介壽路十一號( 880),電話:(06927-1124。我們住進五樓,從五樓向海邊遠眺,可以看到兒童公園,有各種兒童遊樂設施;再過去就是海水浴場,海水浴場經人工美化好像大型游泳池,免費提供市民游泳,因此,早晨和傍晚游泳的人最多,由於這個海水游泳池實在太大,人多也不覺得擁擠,可以說馬公市民消暑的好地方;在游泳池的北邊有一座大型噴水池,池裏不積水,因此很多小孩都跑到池裡沖水,一個個像落湯雞,大家笑個不停,快樂無比。本活動中心的南邊為觀音亭,是澎湖另一座具代表性的廟宇,觀音亭始建於清康熙35年(1696),為薛奎所創建,主祀觀音佛祖。早期寺廟規模很大,後於中法戰爭中遭受破壞。民國20年鄉民集資重建,46年又重新修茸,今之寺貌造型簡樸而渾厚,雖不若往昔繁華富麗,但仍是澎湖的佛教聖地。 本活動中心備有餐廳、咖啡屋、販賣部及涼亭涼椅,如果來到澎湖,只想待在這裡,不想出去,那也會過得很愜意。我們的情形不一樣,把行李放好後,大家急著出去一睹澎湖的盧山真面目。我們請本中心的服務台替我們叫了一部計程車,司機為女性,名為周百合,能言善道,說到澎湖的歷史地理,如數家珍,我們暗喜,找到導遊了。周司機說從活動中心至水族館約15公里。我們經過中正橋來到中屯嶼,那是澎湖本島最小的一個島。在中屯嶼我們看到4部風力發電機,雖然風力很強,但風扇的轉動速度並不快,這是故意調整到速度較慢;若轉動速度太快,產生大量的電流,而蓄電池無法容納大量的電流。由此點可以看出風力發電機需要研究改進的地方還很多。每一部發電機的造價5000萬台幣,4部要花2億台幣,而且還要進口,因此,現只作觀光性質,還沒有到實用階段。通常風力發電之風力規模要年平均風速為每秒5公尺以上,約為電風扇第4級以上的風力。目前台灣最早發展風力發電的澎湖的4座風力發電機所發電力2,400千瓦,每年有762萬度,約佔澎湖全線電力需求的5.7%, 發電成本約為3,7元/度。所以,澎湖縣依用電量與風力分佈,設置100座以上的風力發電機,就足夠人口數約9 2千多人的全縣電力需求,那時單位用電量的人事,操作,與維修成本將會降低。其實風力發電機有許多地方有待改進,有一天,新機種研發出來,也許澎湖只要50部風力發電機就足以供澎湖用電。

再經過永安橋來到白沙島,澎湖水族館位於白沙島岐頭村,經十幾分鐘後我們抵達水族館。進入水族館的大門可以先參觀露天雕塑園區。有龍蝦、海豚、章魚、鯨鯊等,唯妙唯肖。那是委託在澎湖受刑人製作的泥塑,這位受刑人是吸毒犯,家住高雄,判刑後在澎湖服役。他對雕塑有天份,只要他看過生物標本,便能雕塑。遺憾的是,當他服刑期滿回到高雄,吸毒的惡習難改,最後中毒致死。

我們進去參觀第一站為海濱展示區:有沙岸生物區、珊瑚淺坪生物區、岩岸生物區、海龜、蝦蟹類、魨類等等。不同的生態系,孕育出各種多采多姿的海洋生物。一開始參觀,我就感覺到本水族館的海洋生物較其它水族館要活潑得多。

第二站我們參觀的是礁岩展示區:有美麗的珊瑚,鮮豔搶眼的游魚群,這裡是百看不厭的海洋園地。

第三站我們參觀的是大洋展示區:我們經過大洋池隧道,可以看到各種魚類的全身,尢其大洋池的魚類普遍較大,如沙魚、魟魚、石斑魚、金梭魚等,還有體型較小的魚結伴群游。特別一提的是這裏飼養的石斑魚是大品種,稱為龍膽石斑,約有50公斤重,我頭一次看到這麼大的石斑魚,也許老了,不願意動,停在玻璃旁,一直望著參觀的人。

第四站我們上二樓,參觀觸摸池及觀賞池,池都很小,計有:海參池、海星池、海膽池、海百合池等,此等池不能觸摸只准觀賞;唯有觸摸池才能觸摸,有海星和海膽,摸起來軟綿綿的,摸的時候在水中摸,不能提起來離開水面。摸完後提醒大家要洗手。觸摸池是兒童最喜歡來參觀的地方。最後我們按指示下樓,來到一處觀景台,有一塊很大的落地玻璃,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觀,那是潮間帶,有招潮蟹在覓食;有水的部份則有一群魟魚及許多不知名的魚類在游來游去。

潮間帶指的是潮汐的最高點和最低點間的區域,這裡是許多海洋生物的搖籃,潮間帶提供牠們產卵地方、幼苗庇護所和養分供給等。

澎湖水族館的地址是:澎湖縣白沙鄉岐頭村58號,電話:06- 9933006-7

離開水族館,我們準備吃午餐,周司機建議到西嶼鄉的「清心飲食店」,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白沙鄉,我們要經過有名的跨海大橋才能抵達。在路旁我們看到許多菊花,那是天仁菊,是澎湖的縣花,每年的4~5月盛開,也是最美的時候。路兩旁有許多荒地,據說荒地一年比一年多。大致來說,澎湖的土地可分成三份,一份為政府所有;另一份屬於軍方;最後一份為民間所有,不管屬於那一方,土地都剩餘很多,沒有好好利用。

在澎湖,除了捕魚,找不到很理想的工作,因此,在澎湖很多年青人都跑到台灣發展,剩下孤獨老人,有的年青人到台灣後不再過問老人家,可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更別提種田。周司機說,除了縣花還有縣鳥,澎湖的縣鳥是縣民票選出來的小雲雀,很可愛,當人們看到牠時,己飛到20公尺高空,然後停留在空中叫個不停。車行約十分鐘,我們來到有名的跨海大橋。跨海大橋橫跨白沙、西嶼兩大島之間,為雙線道,來往的車輛不多,行人更少,這時向窗外望去,晴空萬里,一望無際蔚藍的海水,景色優美,海風吹來,令人心曠神怡。這座跨海大橋長5541公尺,有橋墩74座、橋孔68座,為遠東第一深海大橋。這座新的跨海大橋旁,還保留舊有橋墩,原來舊的跨海橋是在民國54年動工,歷時5年餘的努力,於民國59年底正式通車,當時是請日本工程師設計建造,由於科技不如今日的發達,最初建好的跨海大橋橋面為單行道,每百公尺即有一會車路面,橋上各種車輛均可暢通,橋下則可通行200噸位的船隻。

跨海大橋由於長年受海浪侵襲,加上當時建造的技術尚未成熟,後來由國人自己設計建造,將一部分舊有的橋墩廢棄,從新建造,拓寬橋面、改建路堤,增設人行道、機車道及雙線快車道,我們經過時,已是雙線道,暢通無阻。

我們通過了跨海大橋,來到西嶼島,沿公路往南走,不久抵達池東村,在一家二樓民宅停下來。這家餐廳是周司機介紹的,如果不是門口掛著「清心飲食店」的小招牌,我還以為普通民宅。它的門很小,如果是大胖子,只能通過一個人。我們推門進去的時候,有一位老頭子坐在客廳,並很高興的用日語說:「歡迎光臨」,這個年頭還講日語的,大概是受了根深蒂固的日本教育吧。隨即我們上二樓,擺了十幾張桌子,客人不算多,點菜的時候,只要把菜名點出來,廚師會按人數配菜,因此我們不知道每一道菜的單價,而且有的菜只能點一次。我們那時候飢腸轆轆,很快就把菜單點好,計有;海蚵生吃、生魚片、南瓜炒米粉、炒小管(墨魚的一種)、油炸明蝦、炒澎湖絲瓜、石斑魚一魚兩吃(煮湯及清蒸)、炸紅新娘、肉絲炒飯及炒空心菜等10種。其中油炸明蝦最好吃,我們想再來一盤,老闆娘說,不能點第二次,有的菜餚限量供應。大概這家餐廳錢已賺夠了,現在是保持信譽的時候了。其實它的招牌菜是海蚵生吃,量不多,只有一小碗,海蚵的顆粒較小較白,與我們在市面上出售的不大一樣,吃起來,酸酸,甜甜,辣辣的,別有一番口味。由於出外旅行,通常我不敢多吃未經煮熟的食物,點到為止。飯後我先下樓和老闆閒聊,他告訴我他的生平:他出生於澎湖縣西嶼鄉池東村,小時候他的父親不幸去世,本來就很窮,雪上加霜,家裡更窮,由他母親含莘如苦撫養長大。當他長大時適逢二次大戰,他被充當日軍,派到菲律賓與美軍作戰,由於美軍的炮火太猛烈,他的澎湖同伴大部分戰死沙場,他很幸運的存活下來。二次大戰剛結束時他被捉去當俘虜,關了一段時間才被送回台灣。回到澎湖,他沒有特別的技術,也沒有資金,不知如何是好。天無絕人之路,他幹起小吃店來,他同時對澎湖人對海鮮的烹飪方法加以研究,去蕪存菁;並跟隨日本廚師學日本料理,將其精華應用在烹飪海鮮。因此他做出來的料理,與眾不同,美味可口,百吃不厭。時來運轉,民國73年蔣經國先生來到澎湖巡視時,順便來到清心飲食店,老闆將他的看家本領都拿出來,烹飪好幾道海鮮,蔣經國先生吃過後果然十分滿意,終於和這位老闆結拜兄弟。從那時起飲食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來,至今老闆還唸唸不忘的感謝蔣經國先生一手提拔他。又有一次蔣經國先生吃過飯後,心情好,送了一個雅號給這位老闆,叫做「酒瓶」,音與他的本名相似,他的本名是呂九屏,後來改為「呂酒瓶」,名字更響亮,生意興隆通四海,許多台灣老饕都跑到澎湖品嘗「酒瓶」的海鮮料理。現在呂老闆坐在客廳裏招呼客人,有時還會到廚房幫忙。他告訴我,今年八十一歲,還沒有打算退休,看他的一生,真是奮鬥的人生。我們要離開時還親自送到門口,並用台語說歡迎再度光臨,可見澎湖人還是很有人情味。店址:澎湖縣西嶼鄉池東村772號,電話:(069981128

飯後周司機帶領我們參觀一處很大的潮間帶,旁邊有一座很大又很新的媽祖廟。周司機說,澎湖人一說到建廟都會慷慨解囊,至今澎湖已有200多座廟宇。在廟旁邊建了一座陸橋直通到海邊,參觀的人可以上陸橋參觀,如此一來較安全。那天我們參觀時,剛好退潮,潮間帶的水不多,仔細看,可以看到,小魚、小蝦,螃蟹以及各種貝類。周司機說:當學校放假時,她和先生利用夜晚休息時間帶著孩子,提著手電筒來到潮間帶撿海鮮,計有蝦、螃蟹、魚及各類貝殼,很有趣,而且收獲相當多。如果外地人最好不要做這種活動,因為我們不知甚麼時候漲潮,萬一漲潮可能來不及逃,有危險。

其次我們來到一處西嶼燈塔參觀,位於外垵村西側。外垵村位於西嶼島的西南尖端,是一座典型的漁村。車不能開進去燈塔附近,停在離燈塔很遠處,我們不得不走路進去,環境沒有好好整理,雜草叢生,加上有幾座墳墓在路旁,更沒有其他觀光客,最後只剩我一個人進去參觀。其實在荒涼的路上走,我的心裡還是毛毛的,但我有個特性,旅行時每到一處我一定要看個究竟,使我能勇往直前。

我抵達燈塔時,其周圍有圍牆,大門是開放的,顯然是免費自由參觀。在大門旁有簡介本燈塔建造的歷史:本燈塔始建於1778年,即清乾隆43年興建,塔身高達11公尺。1823年損害,於1875年,即光緒元年,由英國工程師韓德森再建造至今,為本省首座燈塔。進去參觀時裏面像一座美麗的花園,可惜只有我一個人,想與人搭訕的機會都沒有,頓時我反而覺得有一點恐怖。我仍然站在燈塔旁仔細觀察,雖然經過了一百多年風吹雨打的歲月,燈塔仍然很結實,看起來還很新,現在還在繼續使用,這要歸功於英國工程師韓德森以及後人的保養。造型為圓柱狀,塔身是白色,塔頂為黑色,塔頂四周有窗口,窗口有窗簾遮蓋,以免燈塔內部的設備被太陽晒壞,到了晚上便將窗簾拉開,這時光芒四射,造福商旅、漁船。

其次我們的目的地是西台古堡,途經西嶼外垵村,這個村建在山腰,靠近海邊,每一棟都是鋼骨水泥樓房,美侖美奐,如同置身於歐洲海邊的渡假勝地。

西嶼西台(西台古堡)位於西嶼島西南端,屬西嶼鄉外垵村,始建於明鄭末年,即1683年。1717年改建成清式海防小砲台,配置火炮3尊,隨後增設煙墩      3座,營房5間。整座堡壘佔地8.15公頃,規模宏大,設計成山字形,每個隧道相互通達,內設有貯彈室、指揮所等,防禦工事相當完善。參觀完畢後我們到停車場的販賣部休息,亮如為每人買了一瓶澎湖特產的青草茶解渴,真的好喝。

其次我們來到二嵌陳宅參觀,二崁是個位於西嶼東部臨海的小聚落,全村姓陳,由於人口外移嚴重,今留在聚落的居民未滿百人,房屋有50棟,其中古厝19棟,我們看到許多古厝由政府負責整修,整修過的古厝屋主可住進去,唯一條件是不能改建。我們主要參觀一棟列為三級古蹟的陳氏大宅,位於西嶼鄉二嵌村六號。其實那是在小巷裏,計程車停在很遠的地方,我們順著巷子走路進去參觀,到了門口,有看門的出來說要門票,一張30元,我立刻將帽子脫下,管理員說我可免費參觀, 得知我是光頭之故,且65歲以上的人可免費參觀。

清朝順治年間,金門下坑人陳廷益在此定居,後來成為「陳家村」。陳氏大宅建於民國前1年,創建者陳嶺、陳邦兩兄弟因在台灣經營中藥生意致富,返鄉興建大宅。此宅融合閩南建築和當地的生活特色,其特徵為三合院改良的三進住宅。房子並不大,但很結實,即使颱風、地震都不易垮下來。第三進還有人居住,躺在大板凳上睡午覺,房子確是很涼,我從第三進後門探頭一看,有很高的圍牆,而且圍牆砌得很堅固,不僅可防颱風,而且還可防海盜。參觀陳氏大宅後我發現在澎湖所看到的三合院,與在大陸以及在台灣所看到的三合院最大的不同處,就是澎湖的三合院四周均有很高的圍牆。我們從第三進右邊側門走出來,有一處小吃攤,老板不停的向我們打招呼,並說他們是從南投來此地做生意的,希望看到同鄉的立場能光顧小吃店,沒有想到台灣本島的人也會跑到澎湖做生意。其實我曾經看到一則消息:台灣人跑到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一處機場賣麵,精神可嘉。

我們按小巷子走出來,來到一處民宅,在門口有一位身體瘦弱,滿臉皺紋的老太太蹲在地上賣青草茶,因為我們剛喝了青草茶不再購買,周司機和她閒聊起來。不久周司機回來後一臉悲傷的樣子,我就問他談些甚麼?下面就是周司機的回答:這位老太太本來有一位兒子,娶了老婆後便飛到台灣希望能在寶島創一番事業,將老母親留在澎湖老家,老母親一直在等,希望兒子事業有成,能衣錦榮歸,結果大失所望,幾十年下來,不僅兒子沒有回來探望他,連一封問候的信也沒有。老太太看起來身體並不是很硬朗,但仍然每天起床後到野外拔青草,帶回來洗乾淨,煮青草茶出售,一天就賺一點蠅頭小利維持生活。我們聽後難免鼻酸難過,但愛莫能助。

我們離開二崁,不到十分鐘來到竹灣,竹灣是箱網魚養殖業最發達的地方,由岸上向海上望去,有數不清的浮漂,浮漂圍成圓形或方形,浮漂下面就是箱網,箱網裏養了石斑魚和海鱺兩種魚類較多,因為這兩種魚類經濟價值較高,又容易飼養,通常養1-2年後就可以打撈,石斑魚賣到台灣餐館;海鱺賣到日本,日本人喜歡吃海鱺生魚片。雖然飼養這兩種魚類的成本不算太高,只要每天早晚飼養二次小魚就夠了,而澎湖的小魚每公斤才15元台弊,利潤是相當可觀的。現在的問題是颱風,強烈颱風過境挾帶著強風和大浪,瞬間就把箱網捲走,那時養殖業者血本無歸。當箱網魚被捲入大海後,此類養殖魚不易甚至不能在大海「謀生」,牠們仍然會回到原來的地方,希望早晚有人來餵食,如果颱風過後,業者能及時在飼養的海域撤網,很可能撈回一部分的養殖魚。

不到十分鐘我們來到大義公位於西嶼鄉竹灣社區,奉祀武聖關公,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廟前有座馬僮牽著赤兔馬的關公塑像,約兩層樓高,以大取勝,廟亦建造得富麗堂皇。除了到此拜拜外,我們此行的目的是參觀一種綠蠵龜,據說綠蠵龜是保育類動物,現頒佈不准飼養,但這個廟是禁令未頒佈前飼養,因此政府准於繼續飼養,唯保育人士經常來檢查環境衛生,因為環境衛生不好,綠蠵龜很容易死亡,據說保育人士執法相當嚴格,所以飼養保育類動物很辛苦。本廟的綠蠵龜飼養在地下室,地下室有一座水池,水池旁擺了許多人造花和人造珊瑚,好似來到龍王宮。我們來到的時候,剛好把池水放掉,綠蠵龜在池中漫步,這時有一位清潔工準備沖洗魚池。我好奇的問清潔工有關綠蠵龜的問題,下面就是他的回答:綠蠵龜是愛乾淨的動物,因此一星期至少要清洗一次魚池,綠蠵龜的食物是小魚,每天要餵一次,綠蠵龜的個性看來溫和,其實並不好,每次清潔工清理魚池時,動作稍為慢些,綠蠵龜會向他怒吼。

廟門口有幾家商店,其中有一家出售丁香魚,老闆娘照顧商店,先生出海捕魚,捕獲的丁香魚,經老闆娘處理後出售。這時周司機一再強調此家商店出售的丁香魚貨真價實,如果想買丁香魚就在此購買才不吃虧,因為馬公己從越南進口丁香魚,價錢便宜,味道較差,從外表很難分軒輊,因此,馬公有少數商店,將越南進口的丁香魚,以魚目混珠出售。

其次,我們回程時再一次經過跨海大橋,過了橋來到白沙島最西端的通樑村,本為小型漁村,因村內古榕奇景而遠近馳名。我們還沒有進人保安宮前在附近的「易家阿婆仙人掌冰店」下車,每人要了一杯仙人掌冰淇淋,其顏色是鮮豔的紫紅色,除了甜甜香香之外,還帶有一點酸酸的,非常好吃。澎湖的仙人掌肥大厚實,花為黃色,一年四季都開花。花托膨大長成紫紅色的果實,俗稱「澎湖紅蘋果」,果實內有許多堅硬的種子,紅色的液汁可當色素,整個果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可製成果汁、果醬、冰淇淋等。周司機說,她吃遍了澎湖的仙人掌冰淇淋,總覺得「易家阿婆仙人掌冰淇淋」最道地。通樑大榕樹就在附近,坐落在保安宮的前廣場上,榕樹只有一顆,樹根就在廟門口左側,經歷了300多年的歲月綠蔭廣被一個籃球場大,有30多條氣根。我進去廟裏拜拜後順便參觀,從天花板、牆壁、柱子,神像及其他用器都給人一種很古老的感覺,但莊嚴神聖。有一位管理者林先生剛好在廟裏,閒談之下他告訢我一段保安宮大榕樹的故事:這顆榕樹是他的祖先從大陸寧波帶到此地來種植的,二年後在榕樹後面蓋了保安宮。在自然環境惡劣的澎湖,植物極不易生長發育,受冬季東北季風風勢影響,每一根枝子長到一定的高度就被強風吹成橫向生長。古榕樹之所以有那麼多樹幹,也是因為榕樹本有許多氣根,樹枝雖然無法向上發展,氣根自然下垂,及地後又發新幹,年代一久,即造成覆蓋面如此之廣的局面,現用鋼筋水泥支架撐住,非常壯觀。我們在榕樹下乘涼,這時我看到好幾位蚵女從岸邊走上來,右手提著一籃海蚵。周司機說:天氣晴朗又是退潮的早晨,蚵女會帶著簡單的工具出海作業,她們搭乘出海捕魚的漁船來到退潮時露出海面的小島,她們下了船開始挖海蚵,而漁船則駛離外島往外海去捕魚,當漁船捕了魚,下午要回航時順便把她們接回家,每一位蚵女一天可以挖到3台斤的海蚵,一台斤時價台幣200元,一天可以賺到600元,可是那要在風吹日晒下工作才能賺到的血汗錢啊。養殖海蚵的時價一台斤僅60元台幣,澎湖人生吃海蚵一定用野生海蚵,而養殖海蚵,他們是不會拿來生吃的。

回途中我們經過永安橋來到中屯嶼,它是澎湖本島中最小的一個島,但有地下水庫,為此周司機為我們「上了一課」:澎湖群島原是一個大規模的玄武岩方山,有廣大的珊瑚礁及砂礫堆積其上,經過長期的侵蝕,地床逐漸降低;以後因基盤沈降,逐裂為許多離散的群島。顯然的,澎湖的地底下是由玄武岩所形成,水到玄武岩不再漏下去,即有防漏作用,而流到較低窪處,即海邊。專家就利用此一特點,將玄武岩四周築起滴水不漏的圍牆,當下大雨的時候,雨水就存在地下水庫,需用水時從地下抽取,可以解決一部分馬公夏季缺水。目前馬公的用水主要靠湖西鄉的成功水庫。

我們經過了中正橋,又回到馬公,這時在左手邊,周司機指給我們看到了馬公國中,它是馬公最大的國中,也是周司機的母校,為此她略為介紹了她的生平:她是土生土長的澎湖人,小時候她的父親在公司上班,母親照顧三位姊妹,生活過得去,她父親喜歡旅行,因此她有快樂的童年。當她澎湖國中畢業後就在馬公工作,不久結婚,先生是漁夫。當三姊妹都出嫁後只有老父孤零零的待在老家,還好她們三姊妹都有孝心,經常回娘家探望老人家。當周司機的孩子長大後有了較多的時間,她回想起童年,父親經常帶她出外旅行,她也瞭解父親最喜歡到台灣環島旅行。因此她買了一部小轎車接她的父親從馬公出發,來一趟台灣環島之旅。她們先到馬公港搭乘「台華輪」,「台華輪」可以搭載乘客1000人,小轎車110輛,由馬公至高雄航程約四小時,乘客每人的費用為600-700元不等,視等級,大概是飛機票的半價;一輛轎車的費用為1800元,來回就要花上3600元。到了台灣她會開著轎車載著父親從高雄、台東、花蓮、台北的順序環繞台灣一周,每到一處除了觀光外,她還會請父親品嘗當地有名的小吃,每次到台灣觀光後還會唸唸不忘還有機會遊台灣。既然要走這一條路,乾脆她改行為計程車司機,她待人和藹,每到一處觀光據點,她都會詳細說明來龍去脈,因此凡是搭乘過她的車子的人,下一次需用車時一定不忘叫她的車子。因此每天上午八時從家出發,往往工作到深夜,她的先生深怕她工作太勞累,也加入了計程車司機,一部計程車兩人輪流開,開一天休息一天,存了一點錢,每三年她會帶父親來到台灣環島旅行,誰說生女兒不好?

周司機對台灣來澎湖的觀光客有一點建言:來澎湖觀光有二種方式,一種是走馬看花式的旅遊,頂多花4-5天的時間就夠了,更不必將自家用小轎車送到澎湖來。開自家的小轎車在澎湖旅遊,固然方便,但到這裡,人生地不熟,很容易開錯路;澎湖本島的馬路普遍很寬,來往車輛稀少,自已開車,不知不覺超速,而遭到開罰單;每到一處觀光據點,若沒有本地司機加以說明,很難瞭解,而在澎湖包一部計程車旅遊,並不貴。如果想要來個知性之旅,可能要花上2-3星期的時間,那就有必要開自家小轎車。

我們經過縣政府,那是一棟二層樓長方形舊建築,那一帶是市政中心。很快我們回到青年活動中心,略為休息。

晚上我們來到港口靠近漁會的海宏海產店吃晚餐,我們等於跑了一天,難免口乾舌燥,因此點了海鮮粥,結果端來了一大盆海鮮粥,我們連小孩只有5個人,即使10個人來吃未必吃得完。而這家海產店座無虛席,客人還不斷湧進來;反看對面的海產店門可羅雀,套一句台灣俗語,這家海產店「俗擱大碗」,生意才如此興隆。這一帶約有十幾家海產店,除了少數幾家,一般生意都不錯,可能是海產料理,新鮮又便宜的緣故吧。飯後我們準備到馬公漁會走走,結果漁會在大整修,不能進去。我們想到馬公街道溜達,馬公街道狹小,而且正在整理水溝,走起路來很不方便。我們回青年活動中心途中,順便來到兒童公園散步,晚上的兒童公園燈光輝煌,如同白晝,因為是兒童公園,因此有不少兒童遊樂設施,除了兒童還有許多老人家也來此散步乘涼。除之外這裡還有籃球場、網球場、排球場,佔地頗廣,因此,同時也是晨間運動的好地方。兒童公園旁有一座很大的海水浴場,由一海堤相隔,因此海水浴場顯得風平浪靜,夜晚仍然有很多人在那裏游泳和戲水。夜深了,我們從後門進入青年活動中心休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