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所謂心臟的復健(Cardiac Rehabilitation),這是全世界都在使用的名詞。雖然本文也包括大血管,但是主要還是指冠狀動脈疾病,即狹心症、心肌梗塞及心臟衰竭這3種,才是內科醫師主要治療的心臟病後的復健對象。其它還有心臟外科手術後、冠狀動脈道手術、瓣膜形成手術、瓣膜更換術,在大動脈方面,有大動脈離手術、大動脈瘤,此類病患經手術後要做復健的病患在增加。其它就是末梢動脈血管的所謂PDA周圍動脈疾病(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此類病患,最近的證據顯示,運動很重要,不過心臟復健的範圍頗廣。

   因為本文要討論的範圍很廣,主要為討論心肌梗塞的復健。

   日本所謂冠狀動脈再成形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導管治療,做得很多,因此在急性期,要做導管治療的病患都會住進此類專科醫院。病患住進去後就做冠狀動脈再成形術,其後就轉入加護病房,如果病情穩定後,就可離床做輕微的活動。也就是經導管治療後第2日,就可在床邊做復健。這時有護士或「理學療法士」來到病患床邊指導病患坐起來、站起來及走路為復健的開始。也就是說PCI做得好後,加上病患的病情穩定後,第2日,就可以開始做復健。如病患在走廊能夠走上300~500公尺,就可轉入復健室復健。在復健室做運動負荷試驗,設定病患適合運動強度的訓練,如有氧運動的踩靜止的腳踏車,或跑步機(Treadmil步行,這種復健要做到病患出院為止。這是標準的復健。在這期間,要指導病患有關冠狀動脈的危險因子,及病患的再教育,有護土為中心施教,病患出院後還是繼續要做。

   目前在日本住院病患的日數都很短,因此稱為「急性期醫院」,住院日數通常在1週至 10日。在這種情形之下病患要做復健的問題,因此病患出院時,要指導病患繼續做運動療法。目前的做法每週來院1~2次門診,有護理師指導做復健,回家後繼續做步行為中心的運動療法,此點是很重要。

   在年青人的復健和老年人的復健是有些不同,年青人做完PCI,再放入DES (Drug-eluting Stent),如果心臟功能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沒有降下來,就可做一般的病患教育及運動療法。如果高齡者合併有其它疾病,而且虛弱的心臟衰竭,就不能積極做運動療法。運動療法要做時,家屬也要同時指導,還要指導防止病患再住院。同時還要注意病患平常的活動ADL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簡稱ADL),要做到能夠自己照顧自己,是很重要的。

   談到心臟衰竭的復健問題,現全世界已注意到這個問題,正積極在做,而且效果不錯,日本在這方面也在積極在做心臟復健。

   如果這方面要做得好,心臟衰竭的病患,出院住院的反覆情形當可減少,但日本在這方面還是沒有做得很好。

   其它外科病患多如冠狀動脈的繞道手術、瓣膜形成術,瓣膜更換術及大動脈離、大動脈瘤手術後的復健問題。談到冠狀動脈的繞道手術後,與普通心肌梗塞及狹心症,經治療的病患一樣,要做運動療法。心臟瓣膜的手術最近病患有增加。病患在沒有手術以前有心臟衰竭的症狀,經手術後,為提高心臟功能,還是要做復建的運動療法。大動脈離的病患,不管是外科及內科治療後,確定可以做運動療法時,就要開始做運動療法。心臟的治療如同汽車的引擎( Engine) ,修理好後如果腳不會動,等於沒有用。因此運動療法時還要加強腳部和腰部的運動鍛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