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一行搭乘「全錄航空」於2004615日上午10:05飛抵莫斯科南方最大的機場,莫斯科一共有4個民用機場。機場的溫度計顯示:當時的莫斯科氣溫是20°C,而郊外的氣溫則是12°C。我們出了關,導遊Oksana,在門口迎接我們,他是當地人,目前在莫斯科大學中文系任教,利用暑假出來兼差,說得一口流利的北京話。

   旋即我們搭乘遊覽巴士直驅莫斯科市,距離25公里。自1917~1991年這個國家叫蘇聯,即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當時有15個共和國。1991年蘇聯解體,解體後稱為獨立國協。蘇聯時期的人口為3億;現在的人口有15千萬不到,而土地面積有175,754萬平方里,還是全世界占有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現俄羅斯分為89個地區。莫斯科市有3個圓環,最長的圓環有110公里長,莫斯科市又分為圓環內及圓環外二大部分,人口900萬。

   東正教的教堂高高的,屋頂一定有洋蔥形尖塔,塔上一定塗有金色或各種鮮艷的顏色,旁邊一定有鐘樓或鐘塔,看來莊嚴肅穆。這種教堂屬於東正教教堂,東正教是從基督教分出來的,當時分成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東正教崇拜聖母瑪麗亞、耶穌基督及對宗教有貢獻的聖徒。這個宗教是在1453年從拜占庭帝國(Byzantium)傳到俄國,拜占庭帝國早被土耳其滅亡,現已沒有這個國家。換句話說,古時拜占庭帝國所占的土地,就是現在的土耳其,土耳其人多信奉回教但不是回教國家。俄國為何崇拜東正教?當980年弗拉迪米爾(Vladimir)統治基輔,他覺得單一宗教,可以促進政治上的統一,因此他派人去參觀並加以研究回教、天主教以及東正教。首先參觀回教,各方面都不錯,只是禁酒,而俄國人住在寒帶,經常在冰天雪地裡討生活,需喝伏特加酒加以禦寒,顯然回教不適合俄國人。其次參觀天主教,其教條太嚴肅,而俄國人向來愛好藝術,喜歡唱歌跳舞,也不適合俄國人。最後參觀東正教,不知甚麼原因,當參觀的人進入東正教堂後,身體飄飄然,好似進人天堂似的,因此,立刻向上級回報,東正教最適合俄國人。(註1

   11世紀末基輔羅斯國(Kieven Rus)逐漸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公國,這些公國各自由公爵或大公治理,而各國都在首都努力建設固若金湯的城池,華麗的教堂及宮殿,一方面炫耀財富及文化建設。其最著名的有弗拉迪米爾(Vladimir)、蘇茲達爾(Suzdal)、札格爾斯克(Zagorsk)7個城鎮。而每一座城鎮,一定有教堂,教堂的洋蔥塔或屋頂往往塗上金黃色。1974年俄羅斯政府為這幾個位於莫斯科東北邊,地理位置呈環形的古城取名「金環」。由於,在古代並未完全受到蒙古軍的蹂躪,因此宮殿、教堂、民房、古蹟以及文物均保存良好,所以,金環城鎮就成為欣賞俄羅斯文化根源最寶貴的旅遊勝地。

   我們的第一站為距離莫斯科75公里的札格爾斯克,途經水量豐沛的莫斯科河,有500公里長。導遊說:每年的6~9月份是莫斯科最美的季節,但有一年整年都沒有下雨,很多樹木和農作物都枯死了;今年風調雨順,一天下好幾場雨,下雨的時候不會太久,可能是半小時或一小時,然後出大太陽,出大太陽時,氣溫可能升高到20°C,但下雨又吹風的時候氣溫會降到12°C。因我比較怕冷,還得穿上大衣,出外時通常攜帶大衣和雨傘。莫斯科的天氣從622日起,白天的時間超過17小時,換句話說,太陽延到晚上11時才下山,這時天空還很明亮,因此對台灣來的旅客好像沒有夜晚。白天最短的時間是12月份,但是仍然比我們台灣的白天長。由於這個緣故,莫斯科的百姓做事不慌不忙,總覺得白天做不完,可以留著晚上再做,反正白天和晚上都是一樣,生活步調比起美國及日本慢半拍子。我們是經過莫斯科圓環,然後轉入向札格爾斯克的公路。我們走在莫斯科圓環時,大塞車,大塞車在莫斯科是常見的,莫斯科的百姓最怕上級來巡視,屆時,一定交通管制,塞車更嚴重,百姓叫苦連天。我們離開圓環向札格爾斯克的公路走時,就不再塞車了。我們的目的地是參觀札格爾斯克17~18世紀建造的修道院,教堂的建築為古典的俄羅斯建築,而且教堂有數不清的名畫,至今仍然保存得完美,因此參觀修道院後可以瞭解一部分俄國的歷史。從前的列寧、史達林都不重視宗教,因此,教堂門口常有特務監視,如有人想進教堂做禮拜,特務就會勸民眾離開。但好景不常,百姓發現共產黨統治下的蘇聯,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即使特務百般阻撓宗教,有趣的是自50年代開始至60年代,申請當修士的人越來越多,這就顯示,共產制度在蘇聯已開始動搖。而蘇聯解體後現在的俄羅斯政府重視宗教和古蹟,對古蹟的維修不遺餘力。因此,要參觀修道院,一定還要另外當地的地陪,在地陪陪同下才能進去參觀。參觀時每人必購門標,進門後有人在數人數,到了一定人數後,就不准進入,以維護參觀品質。當地地陪對每種文物瞭若指掌,但地陪只能講俄語,還要透過導遊翻譯成華語。參觀時,如想要在教堂內照相,另外要買照相票,一張100盧布,要注意的是在教堂內照相,不得使用閃光燈,以免破壞名畫。進人教堂時,一定要脫帽,不得大聲講話。

   車子在公路疾駛,那時往來的車子不多,公路兩旁的公路還是很美,路兩旁所種植的樹多為白華樹,樹木不大,細細長長的,樹幹略帶白色,有少數為松樹。當車子繼續前進時,我在馬路右側看到奇特的工廠,建築物的高度約有十層樓高,建築物的外觀如同覆蓋的木桶,共有四座,據說那是發熱電廠,專門輸送暖氣給市民用的,因此莫斯科沒有冷氣設備,只有暖氣設備。路兩旁偶而可以看到民宅,但都沒有好好維修,感覺淒涼。不久我們轉入較小的馬路,樹林不見了,所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令人心曠神怡。為此我問了陳領隊,為甚麼那麼一大片土地不好利用,種些農作物?主要是此地一年四季有陽光照射的時間不多,不容易種小麥或馬鈴薯的農作物,只好順其自然長草,還可以利用來養馬、牛、羊等草食動物,吃不完的可以割下晒乾,天寒地地凍時,餵牲畜。

   不久我們進入札格爾斯克街道,然後到地陪的辦公室接地陪先生上車,他是一位年青人,彬彬有禮,他的名字叫Roman,所到之處就能用俄語解釋,我們聽不懂,但他對工作仍然熱心。我們於中午12:45抵達札格爾斯克的修道院。修道院門口是一廣場,我們在廣場等著一批參觀的人出來後才能進去參觀。廣場上也有人擺地攤,賣的以手工業品及毛織品較多。由於導遊一再告訴我會要買紀念品,等到要離開莫斯科前一天,會帶領我們去採購,品質好價錢又便宜的紀念品。等到下午1:00我們始得進人修道院。從大門進去後我們才發現,大門和圍牆都因無情的歲月而損害,正在維修。這座修道院,是從14世紀開始建造,當時建造修道院時,圍牆做得很高很厚,就是一座城堡。但是在1408年蒙古韃靼騎兵隊(Mongol Tartan)曾入侵此地,可能不易攻入修道院,加上地方上的自衛隊加以保護,只燒毀一部分修道院,因而很多珍貴文物仍然能保留至今。在1422年重建,而後成為現在的東正教的歷史中心。我們從大門進去約莫50公尺右側為聖三位一體(Cathedral of the Holy Trinity),也就是聖母升天大教堂,沒有暖氣夏天用;左側為色彩鮮艷而優雅的莫斯科巴洛克式(Moscow Baroque Style)的食堂教堂(Refectory Church);從食堂教堂再過去,是一座白色小教堂,就是冬宮,那就是冬天用的教堂,有暖氣。在進門右側,也就是聖三位一體上方有一座鐘樓,有88米高,可作為此地的地標,鐘樓過去就是一座小建築,那曾經是醫務室。我們先進去參觀聖三位一體教堂。進去教堂後燈光昏暗,剛開始看不清楚,過一會兒,視力才恢復正常。仔細看牆壁上儘是畫工精細的聖像壁畫,每一張壁畫約有50公分寬,80公分長,牆壁上約有3~4層聖像,最上面的圓頂天花板,繪滿了很多圖畫,也有浮彫,那些浮彫的原料可能都用金或銀彫刻,除了一部分油畫,多數繒畫可能鍍金,因此閃閃發光。這是平時我們很難見到的珍貴俄羅斯藝術品。也有用馬賽克拼成的圖畫。對著大門的牆壁上有一個「門」,那是象徵式的「門」,用黃金打造的,旁遍有許多聖像壁畫。每當信徒來到這裡一定要向「金門」禱告,這時信徒的面一定朝東方才能禱告,這是東正教的規矩。有一張圖值得介紹,有三位聖人圍著圓桌而坐,頭略為側向一邊,其表情好像在思考甚麼,這就是有名的聖三位一體。這是東正教所信的獨一真神,即神是獨一的三位一體的神,而不是三位神,神三位一體包括:聖父(神的位格)、聖子(神的道)、和神靈(神的靈)。最後導遊向我們解釋一付棺木擺放在左側後方角落裏:那是一位「聖而傑」主教的棺木,他在臨終前自己親自選木頭,死後把他的遺體安置在此棺木裏,幾百年過去了,這個木頭棺木沒有腐爛,連屍體也完好,看後令人嘖嘖稱奇。也許這個奇蹟是一個原因,信徙們普遍很虔誠,樂意將金錢捐給教會,使得教會的壁畫閃閃發光。

   從聖三位一體教堂與食堂教堂的前方為一廣場,遊客走累了,可以在那裡坐下來休息。聖三位一體教堂旁有一雄偉的鐘樓,在二層樓高方形俄羅斯建築上,加蓋四層樓鐘塔,有88米高,是一座造形完美,外觀華麗的鐘樓。雖然這是18世紀建造,由此建築不難看出,當時俄羅斯的建築已相當進步。由鐘樓過去就是一棟白色建築,那就是從前的醫務室,現已廢掉不用了。從前醫學不發達的時代,進入修道院,還要學習如何看病和治病。(註2

   最後我們參觀食堂教堂,食堂教堂的基座較高,我們要經過台階,才能進去食堂教堂。食堂教堂的外觀五顏六色,很華麗,大概有小學教室的四間大小。這座食堂與教堂分開的,現已完全改成食堂。這個食堂不是普通食堂,可以用「金碧輝煌」來形容。雖然是食堂,沒有看到餐桌,牆壁上繪滿了很多聖像,連天花板上都繪滿了美麗的圖畫,每天上午8點和下午5點,一定得站在聖像前,面向東,唸祈禱文後才能用餐。

   離鐘樓不遠處有一道圍牆,過去就是美麗的花園,百花盛開,花園旁有一棟華麗的平房,據說曾經是沙皇的行宮。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政府將行宮送給東正教,而東正教把它改為東正教大學,能夠在這樣美麗的環境下唸大學,實在是一種享受。

   參觀了修道院後我有一種感想:在1718世紀的俄羅斯在建築、繪畫、彫刻等已達到相當的水平,其它方面的進步自不待言,這就是為甚麼拿破崙、希特勒侵略俄羅斯會失敗的其中一個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水 的頭像
    阿水

    阿水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