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要針對罹患身體疾病的精神健康,罹患精神疾病的身體健康,要充實這兩者,才是今後精神醫學與醫療的目標。這種醫師的養成教育要從全科醫師的訓練(Primary care)做起。在這種情形之下,精神科醫師要和內科及外科醫師合作,才能達成這個任務。
通常在大學附屬醫院及綜合醫院,所看到的癌症病患、末期病患,或者罹患各種慢性病患,呈現憂鬱症的病患很多,加上住院天數的限制,只治療身體的疾病,就出院。出院後,如何提高病患的生活品質,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如果大學附屬醫院及綜合醫院,能夠對有身體疾病的精神病患的健康和生活品質要加以改善,還是要加把勁才能奏效。
這方面談的是針對精神科開業醫,因為大醫院科系分得越仔細,在家治療的精神科病患,可能也會增加。其中必定有癌症病患、未期病患、慢性病患、失智症病患,此類病患大多數要靠精神科開業醫來處理和治療。同時對此類病患的處理,如能加上一般開業醫師,能夠思考病患的身體健康與精神健康,來加以協助,那是最好的。因此,將來醫學院畢業後,進研究所,有一部分應向全能醫師發展。
目前對一般醫師及精神科醫師,希望能做到精神科與身體科開業醫師的聯繫,小兒科與精神科開業醫師的聯繫,如此,在各地區能做到使連絡網的擴大,此點非常重要。目前日本在開始推行,有的病患罹患青春期的憂鬱狀態,或將會變成統合失調症,來到小兒科診所,要與精神科醫師聯繫,或者內科醫師與精神科醫師聯繫,精神科醫師與急救醫療的聯繫,這種模式案例(Model case),在各自治團體中實施。目前癌症病患的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重要。越是高齡化,越需要心理健康。同時癌症病患的延長壽命,需要充實生活品質。
將來對改善生活品質要做到,當病患被診斷為癌症時,需要心理的支持,此點是非常的好。如果同時,能夠做到開完刀後出院,在生活上發生很多困難,例如不能回到社會上工作,因此需要社會與醫療互動,支持病患在生活上的困難,這種做法是很重要的。
談到精神病患與基因的關係,在這方面有許多的研究,但到目前還沒有確實發現與精神疾病有關的基因,每一個基因對精神疾病的影響可說有限,那是一種多種基因引起的(Polygene)。因此,像其它有關的基因治療,可能性很少。但是在治療藥物的選擇,即個人化的選擇藥物治療(Pharmacrgenomics)的治療方面,會變成很重要,如此治療,可以減少副作用,同時增加藥物的效果。目前日本已對肺癌的治療,利用基因選擇藥物的治療,將來對精神病患,也可用這個方法治療。
另外精神病患還有倫理方面的問題,對精神病患的倫理比起精神病本身,更應該慎重檢討。
談到精神科醫師,除了利用生物標記(Biomarker)及基因的研究及應用,同時能做到人權的保護。並不因有精神疾病,將病患排除在社會外,同時和普通病患一樣,有基本的人權,同樣能接受醫療,不會被排除在社會外,也就是保護精神病患的基本人權將來會變成很重要。在這種情形之下,精神科醫師的倫理教育的養成也會變得很重要。
對精神科病患來說,目前要重視病患,將來也要重視病患,同時還要重視病患能夠在醫院內,過著幸福的生活,同時,回到社會上,同樣能夠過著幸福的生活。講的醫療並不是狹義的醫療,而是廣羲的,治療與社會和生活能夠連結在一起。如此一來,社會也需要改變,使市民,擁有心理與健康的知識,滅少偏見,此點,可能是精神科醫師將來要努力的地方。
關鍵字:精神醫療未來展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