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到超廣效β-內醯胺酶抗藥性大腸菌(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這是比較長的名詞,凡是有ase,表示酵素或酶的意思。
beta-lactamase是一種酵素。這種酵素是細菌製造出來,來分解beta-lactam的抗菌藥。如 penicillin,分解 penicillin的酵素稱為盤尼西林酶(penicillinase),這也是屬於beta-lactamase的一種。
談到超廣效β-內醯胺酶,英文稱為Extended spectrum,表示可以廣效分解,在抗生素研發過程中,從penicillin、第一代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第二代Cephalosporin、第三代Cephalosporin。本來第三代不易被破壞,現第三代也被penicillinase破壞,因此,稱為超廣效β-內醯胺酶抗藥性。換句話說,抗生素的效果會比較差,這種情形日本也稱為ESBL。
ESBL的發現是在1980年代,這個時候第三代Cephalosporin正在使用於臨床,發現有分解Cephalosporin的酶,這就是ESBL。
這種情形,與抗生素研發同時發生ESBL。本來研發抗生素,就是要殺死細菌,結果細菌,產生抗藥性,而這種抗藥性,細菌繼續遺傳下去。如果抗生素,沒有壓迫(Pressure),細菌能存活下來的可能性不高。為了提升抗生素的效果,反而產生了ESBL的後果。
現在談到擴散情形,可說,擴散很大。例如日本內政部有JANIS有非常大的監測系統(Surveillance system)。從2016年已有超過20萬株大數據,第三代Cephalosporin無效的大腸菌,在4株中,有1株,占26%,其原因多數為ESBL。
通常在臨床,發現病患有細菌感染,都會把檢體送到細菌檢查室,做藥物敏感試驗,如果對第三代Cephalosporin有抗藥性,細菌檢查室會追查,為何會發生抗藥性。可使用ESBL阻礙劑,為克拉維酸(Clavulanate)。現測試方法可將克拉維酸(Clavulanate)放到自動儀器裡,與抗生素混合測試,就知道,所使用的藥物有沒有效。
現在有不少抗生素,沒有治療效果,因此,在臨床上,要使用抗生素時,還是要測試一下有沒有效。
談到健康人,是否有ESBL的問題。健康人同樣有ESBL,在ESBL大腸菌的26%,沒有住院病史。是從市內出現病患,全世界都一樣,是住在市區內市民有部分有ESBL。
日本檢查數據顯示有可能在市區有擴散情形發生。不僅在人體發生,同樣在食物、動物或環境也發現。
ESBL在全世界擴散很嚴重,尤其東南亞,可能有一半以上為ESBL。
日本人出國旅遊,從歐洲,經印度,回到日本,檢查大便,多數人為ESBL陽性。所以出國旅行可能也是危險因素。
談到本感染症發生部位,通常大腸菌存活在腸子,因此,多數發生尿道感染,
其餘為膽管炎或膽囊炎,臨床上腹腔內感染也會發生。
談到治療可使用碳青黴烯(Carbapenem),最近報告指出,也有對本劑發生抗藥性。如果不是嚴重感染,如尿道感染,可使用Cephamycin系統藥物,或者在藥物加了ESBL阻礙劑,如克拉維酸(Clavulanate),使藥物發生治療效果。
談到上述抗藥性問題如何處理:
1.防疫一體(One health)的概念,不單人類,動物和環境,盡可能,不使用抗生素。
2.因為抗藥性細菌,已在市區內擴散,不要連感冒都開抗生素,盡可能不給細菌,太多刺激。
3.勤洗手。
關鍵字: 超廣效β-內醯胺酶抗藥性大腸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