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日本的統計資料顯示,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病患不多。但日本能夠做肺機能篩檢後(使用Spirometer:肺活量計篩檢),包括潛在性的病患,約有500萬人以上。同時日本內政部為提高對COPD的認知度的活動,鼓勵大眾,凡是有吸菸,或者有咳嗽同時有痰,還會喘的病患要到醫院檢查肺機能,因而診斷COPD的病患升高。
    談到COPD的治療,因為有輕重不同,除了要禁菸外,治療的主流主要就是使用吸入製劑。如果病患稍為活動就會發生呼吸困難,可使用短效的支氣管擴張劑的吸入製劑。如果平時生活上,就會感覺呼吸困難,可使用長效的支氣管擴張劑的吸入製劑。
    談到吸入的支氣管擴張劑有抗膽鹼能藥物Anticholinergic agent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β2-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s)。歐美對這兩種藥物都同等使用;但日本抗膽鹼能藥物優先使用。日本使用抗膽鹼能藥物為長效性開始使用。使用患者為男性比較多,有排尿障礙病患,或者說隅角閉鎖性的青光眼的病患就不好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加上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如此兩種藥物合併使用,會使效果更好,同時改善生活品質。
    吸入製劑有氣霧劑及乾粉( Aerosol Drypowder),如果再好的吸入藥,病患不會使用,就不會發揮藥效,因此,要請藥劑師,在病患面前,做如何使用的示範說明。這種吸入劑,現推出,使病患容易操作的劑型,譬如吸入劑,有一種壓下去後,會出煙,另一種,壓下去會有聲音,可視病患,選擇劑型。同時醫師診察病患時,要病患實際操作給醫師看。使用 Aerosol Drypowder,如果能夠好好使用,都會發揮很好的效果。原來推出單劑吸入劑,共有兩種,使用上的順從性來說,確實不易,2015年,將推出兩種藥物的合劑,對病患來說一種新的裝置設計(Device,很容易使用。目前使用的類固醇與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已有合劑,使用於氣喘。尤其最近的話題,如果病患罹患COPD及氣喘,治療時,要加上類固醇製劑。因此,將來可能會推出抗膽鹼能藥物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再加上類固醇的3種合劑。

    現在新的COPD的治療,如果輕度,單使用氣管擴張劑,如抗膽鹼能藥物,或者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按規定使用,如果控制不了,可使用抗膽鹼能藥物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的合劑。如果病患,除有COPD,還合併有氣喘,除上述兩劑,還要加上類固醇。目前日本使用COPD的吸入治療藥,比從前進步很多。但藥物的效果還是有其界限,同樣復健也有其界限。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日本對冠狀動脈疾病常做CTComputed tomography檢查,即電腦斷層掃描,其原因主要就是CT的儀器,不斷的改進,尤其空間分解能( Spatial resolution的改善有關。吾人可以停止呼吸,但心臟不能夠停止心跳。可以利用,以心電圖同期,即在舒張中期,做心臟攝影。另外CT的時間分解能(Time resolution的改善有關。
    進入2000年後,推出CT器( Multi- detector row測器,最初為4,其後推出1664,現最高為320。病患的體軸方向(Body axis direction的空間分解能改善很多。蜿蜒冠狀動脈,因按快門速度快,可照到了較清晰的影像。 多層螺旋CTMultyslice CT )瞬息萬變, 因而對病患負擔減輕。如果是320CT1次能攝影的範圍為16cm,剛好心跳1瞬間,用快把它攝影下來。病患如有心律不整,一樣可以照得很清晰。同時被X光曝露時間不會太長,也就是很好的檢查。停止呼吸,只要很短時間就可以拍攝很好的影像。
    談到影像的解析度,冠狀動脈約有4mm大小。目前CT的空間分解能為0.5mm左右,還不能算很完美,因此,現還在研究如何提高空間分解能。目前檢器的厚度在0.5mm0.625mm之間,如何使其減半,以提高空間分解能。如果使用很薄的螺旋(Slice)攝影,要加上很多電流,否則,很難獲得良好影像,但病患被X光曝露時間勢必增加。目前主張低曝光的時代,同時能夠做到高分解能的CT
    目前的CT,對冠狀動脈有鈣化的部分或置放支架,如想要觀察,可能有困難。這是因為兩者都是空間分解能不足有關。現要克服有困難,但有廠商,在利用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正在研究,如何觀察冠狀動脈有鈣化的部分,或置放支架部分。
    談到冠狀動脈病患做CT檢查,或心肌閃爍成像(Myocardial scintigraphy的負荷檢查。那要視各醫院,有的醫院CT較專長,會從CT檢查開始;有的醫院對心肌閃爍成像較專門,也許會從心肌閃爍成像先做。通常先做CT檢查,如有問題,再做心肌閃爍成像。
    的醫院對此類病患先做CT檢查,如有問題,如冠狀動脈高度狹窄,同時病患危險病患,會不做心肌閃爍成像,而改做CAG(冠狀動脈造影)或 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的情形也有。
    談到MRI的檢查與CT檢查,有何不同。MRI的檢查可說,被X光曝露時間,等於0。不做顯影,也可評估病情的變化等的好處。最的缺點,就是檢查所花費的時間太長。做CT檢查時,病患要停止呼吸4~5,但是MRI檢查時,病患不必停止呼吸,但不能動,要維持5~6分鐘,甚至要15分鐘,也就是呼吸要穩定。檢查的病患,已有痛苦,叫他靜下來,可能會有困難。同時,做MRI的檢查也好,做CT檢查也好,要有很好的操作技術和經驗,才能獲得良好的影像。
    但做MRI的檢查,沒有被X光曝露時間的問題,如果腎臟功能不好,不使用顯影劑,同樣可以檢查冠狀動脈的形態。有了川崎病患的冠狀動脈瘤,或冠狀動脈狹窄的評估,使用MRI的檢查,可算是很好的檢查。
 
 
關鍵字:冠狀動脈CT檢查的現況與未來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透析中( Dialysis)病患數,在人口每450人中有1人,不算是稀少疾病。專家認為透析中病患對運動和外食( Eat out)不要限制太多。但如果有高血壓或腎臟病,當然會限制病患,要控制體重,以便控制血壓,或者限制水分及鹽分,以保護腎臟,這種限制是會有。但外食,並沒有嚴格限制,有幾點還是要注意,如高鉀、高鈉及高磷等食物宜避免為一般原則。最近在食物中,添加磷的比重在增加,例如,使香腸的顏色好看,肉類的顏色看起來較新鮮。如果含的食物攝食過多,控制磷就會發生亂像。來到高檔餐廳,要一盤甜點,盤子很大,甜點只有一點,吃下那一盤甜點,應沒有問題。如果甜點吃的太多,血中鉀及糖都會升高。
    最好的方法,就1有數次外食,嚐比較喜歡的食物,吃到有滿足感,應是沒有問題。病患做透析後當天,有針刺後的傷口還沒有癒合,因此,不能去游泳。其它的運動,只要不是很劇烈的運動,應該可以去運動。
    透析病患有的體力很好的也有,有一位病患,每到夏天,每週都會去爬山,同時照了很多美麗風景。因此,不要因為病患有透析,就限制太多運動。
    但透析病患也有合併高血壓或心臟病,這時要做詳細檢查,確實有此類疾病,那就要限制運動的情形,也是會有。要做透析療法之前,病患要在保存期,做比較喜歡的安靜療法。病患一旦進入透析療法後,腳會較萎縮,這時不好去打高爾夫球,這是很多病患所告知。現在如何做到慢性衰竭保存殘存腎功能與末期腎衰竭透析,能夠做到平衡問題。
     透析病患,要保留殘留的腎機能還是需要,保持體力,同時防止其它合併症,應好好做運動,鍛煉肌肉是有必要的。尤其透析病患,有很多罹患關節疾病,同時骨質疏鬆症也多見,為了防止骨折,做運動,增強肌力,防止跌倒,也是很重要。日本目前對透析病患,做運動,也是復健之一。
    日本透析設施很普遍,因此,透析病患要作1週或2國內旅行,應沒有問題。日本稱這種旅行為[旅行透析]
    日本透析學會每年會發送透析設施名簿。因此,要旅行時,與主治醫師面談,經同意,同時要去旅行地點透析設施,事先預約,就可快樂出去國內旅行。
    如果想要去國外旅行,稍為麻煩,可以透過旅行社,順便介紹透析設施。或者與[病友之會],先接洽,有關國外透析設施,有的工作員,會講日語華語都有,可能一個方法。
 
 
關鍵字:透析中病患常生活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滋病毒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簡稱。談到日本HIV的流行病學,每年約有1,500位新病患被發現,其中男性的比例很高,尤其有性生活的年青人較高,同時60歲年代70歲年代被診斷出來也不少。
    HIV感染後,尚未出現伺機性感染 Opportunistic infection)之前被發現2/3,但有1/3發生愛滋病(AIDS)後始被發現。可惜,並沒有在早期都可以發現的方法
    HIV感染後,最初的症狀,有類似流行性感冒症狀傳染性單核球樣症狀高熱喉嚨痛淋巴腺腫大。過了這個時期,HIV感染後症狀就消失,很難注意到被HIV感染。
    談到症狀,雖然出現流行性感冒症狀,但時間拖得久,這時最重要的問診,就是近期有無與異性發生性行為的問題。但日本男性,也有與同性發生性行為,因此,問診時,應多問一句,對象為男性還是女性?如果有,經病患同意後,進一步做HIV感染的檢查。
    談到HIV感染的檢查,稱為抗體檢查,即血液檢查的HIV的篩檢。
    當病患被HIV感染後,在教科書,曾寫明,在急性感染期,檢查會呈現陰性。但現在檢查很進步,使用廣用的第四代篩檢用檢查,在急性期有症狀時檢查時,也會出現較多的陽性病患。因此,現認為有症狀,並有懷疑,可能被HIV感染,就可檢查。HIV感染後,一旦過了急性期,症狀就會消失。就是性感染後發病,或者發生梅毒感染後發病,都要懷疑,有可能HIV感染,應積極推薦檢查HIV篩檢, 日本健保給付。
    談到日本愛滋病(AIDS)發病時,伺機性感染後最多見的,肺囊蟲肺炎( 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如果事先知道病患被HIV感染,同時有伺機性感染,較為容易想到HIV感染後引起,如果大腦沒有HIV感染的印象,看到伺機性感染,有時,也很難會想到HIV感染。
    其次談到治療,自1990年後半開始,推出雞尾酒療法( Cocktail treatment。就是使用強有力藥物數種,合併使用。從前,1日服用10~20的藥物,現最新的藥物,1日服用1錠,即可,這種藥是合劑。如此,病患的負擔減輕很多,但還是有副作用。初期的治療藥,確實有腹瀉或想吐的副作用。最近推出的藥物,如同服用降血壓的藥物,很少有副作用。
談到治療的時期,全世界都公認,如果檢查出HIV感染,盡可能早期治療。其理由有2種:
    1. HIV感染後如果不治療,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易發生動脈硬化惡性腫瘤 認知機能障礙等,都會早期出現。
    2. HIV感染後,經治療,就不會再傳染其他的
    通常經治療後,要測定CD4陽性淋巴球數及血液中病毒量,經治療後,血液中病毒量,會降到檢測不出來。
    使用本劑時,視腎功能及體格來調整劑量,另外從前使用舊藥治療的病患,要改換新的藥物,如此,可以減少副作用。服用本劑後,要終身服用。
    日本的統計數字顯示,罹患本疾患有25000人,但1990年以後診斷出來的本病患,可能還活著,目前活著的,約有2人。
談到未被診斷出來的本病患可能有數倍,實際情形還是不清楚。
從今以後,罹患本疾患,隨年齡增加,發生糖尿病患脂質異常高血壓都可能會增加,每位病患都要適當的治療,有時,也有困難。在此,各科領域的專科醫師,能夠提供最好的治療和支援,是有必要的。
沒有被診斷為罹患HIV感染,多數病患,都會找私人開業醫師看病的情形比較多,如果,時時想到HIV感染,應該不難診斷。
 
關鍵字:愛滋病毒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梅毒 Syphilis)是古老的疾病,但在日本,目前有增加的趨勢。2010年有621病例,2014年已增加到1,671病例,可以說快速增加。
    報告出來的病患多數為男性,同時男性與男性性交後發生,也就是同性戀的男性多見Gayhomosexual male)。
    日本女性同性戀也在增加,梅毒病患也在增加,這是日本的特徵。另外在2014年報告,有10位先天性梅毒病患,現也是成為一個問題。
    造成這種問題,主要是同性戀的男性之中,很可能有HIV感染流行。另方面HIV的治療很進步,病患可以活到正常的壽命,而這批HIV病患,性活動仍然很強,這可能一種原因。但女性為何增加,那就不清楚。
    其次談到先天性梅毒與後天性梅毒有何不同的問題。主要是後天性梅毒是性交後被感染;先天性梅毒是母親罹患梅毒,懷孕時,經胎盤傳染給胎兒而感染。
    談到梅毒的臨床經過,時間很長,感染的微生物,稱為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 ,由人傳染人的微生物。感染的途徑是接觸,如生殖器官接觸,尤其不使用衛生套生殖器官接觸,口交也有可能發生。
    潛伏期為3週,然後由一期梅毒,慢慢進行到四期梅毒。但在日本一期梅毒和二梅毒被發現後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很好,因此,進行到三期或四期的病患很少。初期的梅毒感染症狀,有時不易被發現。在一期梅毒在生殖器口腔、肛會發現硬性下疳的潰瘍。這種潰瘍缺乏疼痛或發癢,因而沒有自覺症狀。再經過三月後梅毒螺旋體會進入血液中,或者經淋巴,散播到全身。因此,二梅毒在軀體、四肢會出現玫瑰疹( Roseola),有時皮膚顏色的關係,還是不易被發現。因此,要早期視診發現也有困難,但也很重要。
如果醫師在診療HIV或性感染病時,發現有出疹病患,初先要懷疑梅毒。即使病患沒有出現症狀,對性行為較多的年青人,要做定期梅毒檢查。
    梅毒檢查主要做血清反應檢查。雖做血液檢查,可診斷梅毒,但如果在初期

1月內),血清反應並沒有升高,只能靠症狀加以診斷。梅毒有多彩的症狀,有時還不一定出現典型的症狀,還是要使用血清反應來檢查。
血清反應檢查,主要是RPR(Rapid Plasma Reagin)檢查及TP抗體檢查(梅毒螺旋體:TP體檢查)。因為RPR檢查會出現偽陽性,因此,要做TP抗體檢查,加以確認。
    談到先天性梅毒,本來日本每年有數例的報告,自2014年開始有10例的報告,先天性梅毒與胎兒死亡有關,同時會引起其它器官障礙,嚴重時會造成發育障礙,對小兒可說是不幸。
    對產婦做梅毒的篩檢和追蹤觀察很重要,如果疏忽,就容易發生胎兒先天性梅毒。
      梅毒的治療,使用Penicillin系的抗生素,就能治癒。國際上標準的治療是使用長效性青黴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 肌肉注射1次,就有效。日本已停產Penicillin G Benzathine,現使用是口服Penicillin錠,服用2~4週,有時服藥的時間更長。
    治療梅毒,最初24小時可能會出現,發熱或出疹,事先要告知病患,有這種可能。發生機轉目前還不清楚。可能是梅毒螺旋體,被破壞後,所起的過敏反應。這時可以使用NSAIDs退熱。
如果病患發生Penicillin過敏,如何做鑑別診斷。通常Penicillin(服用藥片)服用後10~2週始出現症狀,如出現疹子。此點也要事先向病患說明。
如果不能使用Penicillin時,可改用Doxycycline,服用2週。如果是懷孕,不要服用Doxycycline,可以改服用Acetylspiramycin
談到日本的先天性梅毒病患在增加,如何預防的問題。主要診療HIV的醫
院,要強化梅毒的篩檢,不僅每年做1次,最好能做2次,同時視病患,有的要多做幾次。同時力宣傳,梅毒與HIV的檢查免費,使更多的人來檢查,一旦發現有病,就開始治療。
 
 
關鍵字:梅毒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為何要做蟎(Mite)過敏過敏原Allergen)免疫療法的問題。
現今支氣管性氣喘等的過敏性疾病,使用對症療法都很有效,例如氣喘使用類固醇的吸入療法很有效,但停藥後有9成的病患會再發氣喘。
    因此,如氣喘和終年性的過敏性鼻炎,最重要引起慢性化的原因,就是起因為生活環境蟎(Mite過敏原,從此改變免疫反應性Immunoreactive),這就成為過敏原免疫療法。這種療法,可使病患有鼻炎氣喘、結膜炎的變化,把它改變過來。
    從臨床上,觀察蟎(Dermatophagoides過敏的氣喘病患,不僅發生在小兒氣喘及20歲年代,由單獨蟎引起的過敏原多見。此類病患,追蹤觀察,5~10年,敏感化的過敏原有擴大的現象。例如發生杉木花粉的過敏,黃麴黴菌(Aspergillus黴菌類或飼養有毛的寵物,如狗、貓、老鼠等同類,會使得IgE抗體增加,過敏原免疫療法就是防止其增加。也就是修飾過敏病態的自然經過的治療。蟎的過敏原,主要指的蟎的是塵蟎(Dermatophagoides 
    蟎使用的過敏原: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Dermadophageides farinae。將此等過敏原的力價標準化,造成針劑或舌下錠劑。
    從前日本也將蟎的過敏原造成針劑,做減敏療法,但其缺點就是過敏原的力價不穩定。現在的過敏原的力價標準化,在美國、加拿、韓國都使用這種方法治療。日本使用這種方法治療,健保給付,可以預測,日本的過敏病患,會大大地減少。
    治療的適應症:終年性的小兒氣喘、成人氣喘及終年性的過敏性鼻炎,最多的過敏原就是蟎。病患的血液內有很高的IgE抗體,這是由蟎引起。過敏原免疫療法通常使用於,輕度和中度氣喘病患。重度氣喘病患,使用本治療,效果就差,因為氣管的重塑(Remodeling)關係,會發生肺機能低下化,效果就會變差。因此,國際上規定,使用於輕度和中度氣喘病患。
通常輕度和中度氣喘病患,不是很嚴重,引起的過敏原也較單純,如蟎;但嚴重氣喘病患,可能還有黴菌過敏、寵物過敏,治療效果就會變差。因此,只對蟎為對象的病患,作為治療的對象。尤其對氣喘合併鼻炎,可說是一石二的治療,效果好。
    對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的病患,WHO的過敏原免疫療法中並沒有記載可以使用。但在臨床上發現,如果對塵蟎過敏的氣喘病患,經過敏原免疫療法治療後,症狀改善,合併異位性皮膚炎改善的也有,但也有沒有明顯效果的。在日本,對異位性皮膚炎要做過敏原免疫療法治療,健保給付,要自費。
    談到過敏原免疫療法的方法,治療時,一定要到醫院,有專科醫師負責免疫療法,先使用不會引起副作用的,低濃度蟎過敏原,作皮下注射,每週皮下注射1~2次,然後慢慢增加濃度,經數月後,其濃度,可以增加到有治療效果的濃度,也就是維持劑量。注射到維持劑量後每4週注射1次,至少要連續注射3年以上。過敏原免疫療法,最怕是發生過敏性休克。據美國統計,做2300萬次注射,僅有1人,因過敏性休克而死亡。日本大學醫院,曾做100病例,並沒有發生任何副作用,但注射部位有局部反應,有少數病患,還是有氣喘發作。因此,做這種治療,還是要到專科醫院,由專科醫師負責治療,較安全。
    本治療很重要的意義就是綜合的有效,不僅氣喘有效,同時合併的過敏性鼻炎、結膜炎都有效。另外一點就是本治療,就是過敏病態的自然經過,加以修飾。可抑制過敏原的敏感化,增加緩解作用,或者,病患罹患花粉症時,把症狀抑制下來,同時也可抑制氣喘病的發作,這也是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可以控制所有過敏的過程。
談到舌下免疫療法,對於氣喘的治療,健保不給付。但現已推出,舌下免疫療法,對過敏性鼻炎,因蟎引起者,可以在2015 11月開始使用。雖然舌下免疫療法效果溫和,但病患可以自己管理,不必到醫院注射的好處,尤其對過敏性鼻炎有好處。
 
 
關鍵字:過敏過敏原免疫療法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談到敗血症(Sepsis)是何種疾病,主要是肺炎及尿道感染,局部感染導致全身症狀。引起最多炎症為肺炎,有一半以上,是肺炎引起敗血症,其中有2成是由尿道感染引起,其次2成是由腹腔內臟感染引起。
    敗血症因有臟器障礙,分為3個階段:
1.有全身症狀並沒有發生,臟器障礙的單純敗血症。
2.有腎臟、肝臟器官障礙的嚴重敗血症。
3.嚴重敗血症中,最嚴重敗血症為休克,即使充分利用輸液,還是不易維持正常血壓。
    談到日本敗血症病患增加的情形,日本的流行病學缺少這方面的資料,以供參考。但美國的資料顯示,到了21世紀,在10年間,敗血症的病患增加1倍。發生原因是高齡化社會,使用人工製品的醫療行為,使用免疫抑制劑複雜的醫療行為在10年間增加很多,使敗血症的病患快速增加。
    談到引起敗血症的細菌,數十年前和現在,並沒有任何改變。如果肺炎,由肺炎球菌或流感桿菌(Influenza  bacillus;尿道感染為大腸桿菌;皮膚軟部組織感染為鏈球菌或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為肺炎球菌,此類細菌的感染,從前是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通常病患是由急診送到醫院,先由家屬發現,病患病情嚴重,或者曾到診所看診,醫師認為可能罹患敗血症而轉診。
    發現本病的症狀為,多數會有發熱,甚至高燒,但體溫過低的情形也是會有。開業醫師較能注意的就是白血球升高,或者白血球過低,檢查C-反應蛋白(CRPC-Reactive Protein升高而轉診。
    談到實驗室檢查數值,不管CRP、白血球都升得很高,認為症狀嚴重,那也不一定。因為,有敗血症病患過度嚴重,不發生異常高值,反而變成低值的也有。因此,在實驗室的檢查數值,有異常,並不是很重要,反而是臟器障礙才是重要的指標。例如,有無發生腎臟障礙,小便很少量,意識低下,血壓比平常低下等,要注意此等器官的異常,在臨床上,可說很重要。
    構成敗血症的定義,多數為非特異,因此,要客觀下敗血症的診斷,有時會發生困難的情形比較多。
    談到急診送過來的病患,如何判斷嚴重與否。如果嚴重敗血症,也就是有器官障礙的病患,一定要住院治療。如典型的,肺炎病患,要使用氧氣療法人工呼吸法。如果Creatinin異常高值,有小便變少的傾向,急性腎障礙的情況下,那就要住院治療。血小板低於10萬以下,可能顯著影響凝血系統,或會影響止血,與原來的感染器官無關,而是別的系統的器官有異常時,被認為嚴重敗血症,那就要住院治療。
    住院時一定要抽血檢查,同時要做細菌培養。
敗血症的治療方法有3個原則:
1.一定要把感染的病灶消除,如果肺炎要治療肺炎;如有消化道穿孔,要修補;如有尿道阻塞,除去尿道阻塞。
2.抗生素早期經驗性治療(Empiric therapy)非常重要。在1小時以內有效治療很重要。
3.3為輸液療法很重要,相對的,血管內的容量降底,表示敗血症典型的嚴重病患。要克服這種情形,要大量輸液,在多種情況下是必要做。最嚴重病例,1要輸液10公升。
   如果病患的身體狀況不好,必要外科治療時,還是要手術治療,危險自然會升高,但如果不手術治療,病患必死無疑。重症敗血症病患,住院治療有3成無效。
在治療時視臟器的障礙,要做支持療法,必要時還要做人工呼吸,通常這種治療,只做數日就結束。人工呼吸可能要數日;血液透析,可能要使用上1週,但病患出院時,此類治療就不必繼續做的情形比較多。
病患因為無尿要做透析,又要大量輸液,看來是有一點矛盾。
談到抗菌藥物,最初使用,典型的廣效抗生素,做經驗性治療(Empiric therapy),如果從血液培養,或尿液培養,找出致病菌,那就要針對致病菌治療。這時要使用,對致病菌的治療,治療時間,約在10~14日,在日本的住日數,平均約1個月,就可出院。
 
 
關鍵字:敗血症的診療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日本目前發生瘧疾的情形,都是境外輸入,每年有50~60病例。
1995年為最後一次流行,在此之以前,日本國內曾發生過流行。日本已防止瘧疾的流行,現在的瘧疾病例,都是境外輸入。
    談到瘧疾的世界性流行,可說所有流行病人數最多的疾病,每年約有2人感染,有100萬人死亡。
    談到瘧疾與人類的歷史,人類是從人猿演化後就開始罹患瘧疾,大約在500~600萬年前,就有瘧疾。最初罹患瘧疾為埃及國王圖坦卡蒙(Tutankhamen,從其木乃伊(Mummy)發現有瘧疾原蟲DNA圖坦卡蒙死亡時間約在3000年以前,在死亡前確實罹患過瘧疾。
    瘧原蟲屬(Plasmodium)為單核的寄生蟲,進入人體後會寄生在紅血球。感染人類的瘧原蟲的只有4 熱帶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間日瘧原蟲(P. vivax卵型瘧原蟲(P. ovale三日瘧原蟲(P. malariae)。其中熱帶瘧原蟲一旦罹患後,很快轉變為嚴重,如果不治療,100%死亡。
    談到日本,每年有50人發病,瘧疾病患的發現過程為,病患先有高燒發病,大部分病患超過40°C,家屬認為這不是普通感冒,會請醫師看診。醫師會詢問病患,最近有沒有出國的問題,尤其是否到過非洲。如果先懷疑可能罹患瘧疾,做血液塗抹標本,使用 姬姆薩染色(Giemsa stain),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熱帶瘧原蟲有9成在非洲大陸流行,其它在亞洲湄公河流域有高度的流行,瘧疾的潛伏期為1週~1月。從出國及回國後是否合乎瘧疾的發病時間,要注意。
    使用姬姆薩染色後在顯微鏡觀察,要分出4種瘧原蟲,可能會有困難,可請教專家。另有一種為免疫層析法( Immunochromatography10~15分鐘就可以檢查出來。其它還有DNA作為診斷,做PCR,可將4種瘧原蟲鑑別出來。
    被熱帶瘧原蟲感染後,很快就會轉變為嚴重,大約在初發至5日內,如不做適當的治療,以日本人來說,有50%會死亡。如果是罹患熱帶瘧原蟲,即刻診斷,不要等到資料齊全,明天再診斷,這時診斷治療要分秒必爭,病患才能獲救。 
    談到死亡機轉,只有被熱帶瘧原蟲感染後,會在紅血球內分裂和增殖繁殖,只要寄生在紅血球4~5%,病情就會轉變為相當嚴重。如果寄生率超過10% 20% 30%時,貧血就會越來越嚴重,也有轉變為嚴重病例而死亡。被感染的紅血球,會粘著在血管壁,如果粘著在大腦的血管壁,會阻滯血液流通,導致嚴重的腦性瘧疾的合併症而死亡。
    談到嚴重瘧疾病例的治療,在日本國內,能使用的藥物有限,如果嚴重化,通常使用奎寧(Quinine點滴靜注。但全世界標準的治療,為使用青蒿素[qīng hāo sù ]Artemisinin治療瘧疾
 
    1596年,李時珍在《本草剛目》中推選了青蒿茶為治療瘧疾的藥物,
屠呦呦表示她是受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影響,在中藥分離出,青蒿茶為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後來她也因此在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如果到熱帶地方去旅行或出差,如何預防瘧疾。
    首先生談到藥物的預防,目前日本有2預防藥物,MalaronMefloquine,短期旅行者服用Malaron,長期旅行者服用Mefloquine
Malaron是出國前1日,或2日前開始服用,旅行時每日服用,回國後,還是要每日服用,繼續服用1週。Mefloquine是每週服用1次,出國前1~2週開始,每週服用1Mefloquine,出國時每週服用1Mefloquine,回國後繼續服用4週。
    談到這2預防藥物的效果及副作用。兩種藥物的效果都很好。在副作用方面Mefloquine有精神及神經障礙,同時有消化道障礙,如噁心嘔吐。出國前服用,如果副作用太大,改用其它藥物治療。
    被熱帶瘧原蟲感染後,潛伏期為1週至1月,如果服用Mefloquine,回國後1月內,還是要好好服用。但是服用Malaron,因瘧原蟲潛伏在肝臟,可以在肝臟殺死,因此,服用1週就可以。
    引起瘧疾的蚊子為按蚊(Anopheles,常在夜晚,出來叮人。任何到東南亞或非洲旅客,都要防止被蚊子叮咬。具體的做法為睡前要避免蚊子進入房間。如果房間有蚊子,睡前一定要掛蚊帳,或點蚊香。外出時要穿長褲及長袖衣服,曝露的皮膚塗上防蚊液,盡其可能,不被蚊子叮咬。
同時,出國前要瞭解當地疫情,可以上網查詢,如WHOCDC
    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蚊子與猴子之間流行的瘧疾。偶而此類蚊子,叮咬人後也會引起瘧疾,這種瘧疾,有的病患,症狀嚴重,可請醫師做鑑別診斷。這種原蟲為猴子瘧疾原蟲為諾氏瘧原蟲P.knowlesi),人類被感染後症狀會嚴重化。因此一到亞洲旅遊,還是要注意。
 
 
關鍵字:日本瘧疾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B型肝炎在日本的流行病學,帶原者有110人,占全國人口1%
談到罹患B型肝炎的年齡層,自1986日本實施母子感染的預防措施,很成功,因此,在此以前出生的,到了老年,可能會有越多的病患,成為帶原者。
    WHO的統計,全世界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2~3人。
    目前因全球化的關係,從亞洲傳染的B型肝炎帶原者,另一種從歐洲傳染的B型肝炎帶原者,因為歐洲傳染,從來在日本未曾有的,容易轉變為慢性病毒,這就成為一個問題。另外一種來原就是,日本許多企業,向海外移走,同時日本勞工,跟隨公司走。因此,日本勞工被B肝感染的,還是有。
    談到B肝感染的途徑,日本的感染途徑,多數為母子感染,當新生兒出生時,是在免疫耐受性(Immune tolerance) 的狀態出生,與病毒和平共存。當胸腺退化時的青春期開始發病,或者此前開始發病。如果是較短的病程,半年至1年的時間,肝炎就會消失,平均為2~3年才會消失。但最終有幾成,會轉變為肝硬化及肝癌,這是問題所在。
    談到診斷,測定B肝病毒表面蛋白HBs抗原,是否有病毒存在。如果檢查陽性,進一步檢查病毒的含量,可做HBV-DNA測定,其次做B肝,有無活動性的檢查,可以測定ALT,如此就可以獲得診斷與開始治療。
    談到日本與歐美B肝有何不同的問題,從歐美感染B肝為,基因型A,如果成人被感染,日本的統計資料顯示,有7.5%會轉變為慢性化。日本原來B肝為基因型C,雖然母子感染後,也會有轉變為慢性化,但如果成人被感染後也會轉變為慢性化,但僅有1%。但B肝基因型C為增殖力很強的病毒,因此,比較容易轉變為肝硬化及肝癌。
    談到B肝最新檢查,即HBs抗原的篩檢,現可做到HBs抗原的定量測定。
HBs抗原的定量測定,具體的為100單位/Ml,如果檢測數值低於這個數值,就不會轉變為肝硬化及肝癌。也就是病毒的量越高,就越容易轉變其它疾病。
 談到治療,如果抗原的定量測定,病毒的量很低,就不必治療。如果定量測定高的時候,有2種藥物可以選擇使用,第1種為核酸(Nucleic acid),核酸類似製劑(Nucleic acid analog)。
2種為干擾素(Interferon)製劑。
    在這兩者之中,干擾素製劑,比起核酸類似製劑好,但是使用干擾素製劑治療,最後只有2%的病患,轉變為陰性,而核酸類似製劑僅有數%。因此,最好使用干擾素製劑為第一優先治療。
 目前干擾素製劑的治療,做成注射用PEG化製劑,即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 ,可以每週注射1次,共注射,48次,也就是48週。注射完後要觀察其免疫反應,有的病患,注射完後,要等到2~3年始有免疫反應。也就是說,治療完後,還要追蹤觀察2~3年。
    談到注射干擾素製劑的副作用,因為干擾素的產生,是當1罹患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時,會誘導產生蛋白,即擾素。因此注射干擾素,有時也會出現,如流行性感冒的症狀,頭痛發熱消化道的症狀,也會有關節痛的症狀。干擾素有活化免疫反應的作用,潛伏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有時會表現出來。
    核酸類似製劑與吾人身上DNA構造很相似,當病毒代替DNA增殖時,核酸類似製劑,已進入體內,抑制DNA增殖的作用機轉。目前日本推出核酸類似製劑有2種。Entecavir Tenofovir1日服用1次,服用核酸類似製劑,多數不能停藥,一停藥後,病很快復發。就如同生活習慣病高血壓糖尿尿病要長期服藥。
    HIVB肝病毒有類似情形,都會進入細胞核增殖,使用抗病毒藥物,可說很難根治的疾病,這兩種疾病有類似。
    談到核酸類似製劑這2種藥物的副作用,Tenofovir對腎臟有副作用,但就要注意,還是可以避免產生副作用,因此,這2種藥物,可說很少有副作用。
    談到B的預防接種,全世界有180個國家以上,在做B的預防接種。日本因母子感染治療很成功,至今還沒有實施B的預防接種。但全世界發生全球化的問題及容易造成慢性化的問題,日本也決定,於20164月實施B的預防接種,也就是1歲以下嬰兒,接種B的預防接種3次。
    談到使用免疫抑制劑,對B的影響。一旦罹患B型肝炎,即使治療後,病毒還是會有再活性化的現象,有血液增殖器官腫瘤,或做做骨髓移植,如果不注意,會發生很高的,有數十%的比例,發生再活化。例如使用於類風濕性治療的TNFα阻礙劑,有不到10%的病患;固態癌的病患,有2%會再活化。目前日本推出的指引(Guidline),參考並遵守,可使B肝不再惡化。如果不幸再惡化,就要開始使用核酸類似製劑治療。談到日本的指引,也有重點提示,參考重點提示也會有幫助。
 
關鍵字:B型肝炎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談到Dermadrome1947年首先有Wiener的皮膚科醫師,介紹DermadromeDermadrome是從DermatologySyndrom合起來的名詞,意思就是,要注意全身症狀的皮膚症狀。強調皮膚症狀,對內臟疾病的診斷與病態的理解有效。日本的皮膚醫師,對這方面瞭解較透徹。
    Dermadrome的表現,凡是內臟的疾病都會表現Dermadrome,因此,還是要注意。可分為消化道疾病血液疾病內分泌疾病,基本的所有內臟疾病,均會出現皮膚症狀。尤其特別重要的是,內臟出現的惡性腫瘤的Dermadrome不能疏忽,此點很重要。
    Dermadrome可分為直接和簡接Dermadrome。直接Dermadrome為內臟病變會直接影響皮膚;簡接Dermadrome為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是可以高頻率經驗到的皮膚疾病。
    茲介紹內臟惡性腫瘤的Dermadrome及病患多見的糖尿病Dermadrome,尤其以重要症狀為中心,加以敘述。
    談到內臟惡性腫瘤的Dermadrome,因腫瘤細胞產生的因子,如
TGFα及 EGF等的細胞激素Cytokine,使表皮細胞增殖,導致皮膚變硬。
    代表的有Leser-Trelat徵候的Dermadrome,這是一種脂漏性角化症,也就是合併老化的黑色或黑褐色的疣粒,這種疣粒會在3~6個月後多發,除多發外,還會發癢,很可能罹患Leser-Trelat徵候,進一步檢查,為內臟惡性腫瘤。在短時間,出現很多疣粒,就是其特徵。
    2種黑色表皮腫,這是發生在腋窩及鼠蹊部等關節部位,表皮皮膚肥厚,色素沉著,很粗造皮膚。也有合併先天異常或內分泌異常,肥胖的病型,多發生於年青人,如果發生在高齡者,可認為內臟惡性腫瘤Dermadrome,尤其發生胃癌的可能性會很高。
    3種為後天性魚鱗癬,本疾患是下肢的皮膚會乾燥,因而發生鱗狀的皮膚;如果後天性出現時,很可能為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即血液系的惡性腫瘤多見。
    其它內分泌異常與肥胖有關的皮膚病也有,但是高齡者要注意內臟惡性腫瘤才是重要。
其次談到高齡者的皮膚症狀與Dermadrome的關係。高齡者通常容易發生脂漏性角化症,所謂老年疣(Senile wart),因為皮膚乾燥,這種Dermadrome病患,常沒有感覺的情形比較多見。如果症狀突然出現,或者非典型出現時,可能要考慮到Leser-Trelat徵候,即黑色表皮腫,後天性魚鱗癬等內臟惡性腫瘤Dermadrome的可能。
其它可以舉出內臟惡性腫瘤Dermadrome及有炎症性Dermadrome可以舉出,幾種的可能:
1皮膚肌炎,這是眼瞼的Heliotrope  rash手指關節背面的Gottron徵候及指甲周圍紅斑等的特徵。最近對皮膚肌炎特異抗體的病態的解釋有進步。這種進步並不是健保能測定的抗ARS抗體,而是抗TIF1抗體,可以檢測出來,這是惡性腫瘤,高頻率發生的亞型(Subtype)。這時最好檢查特異抗體,是屬於皮膚肌炎,那一型(Subtype),同時能夠評估,合併有惡性腫瘤是最好。
2.壞死性遊走性紅斑(Necrolytic migratory erythema),這是因營養障礙引起表皮上層壞死,有糜爛及痂皮的紅斑,發生於全身。有很長一段時間,被疏忽。這是合併有惡性腫瘤的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 的皮疹。可以測定血中Glucagon或做CT攝影,加以診斷。其它高齡者多見的丘疹紅皮疹或痒疹,病患感覺上會很癢的皮疹,對治療有抵抗性時,在其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內臟惡性腫瘤。
其次談到糖尿病Dermadrome日本的糖尿病患,約有1,000萬人,可說發生率很高的代謝異常疾病。糖尿病有三大合併症,網膜症腎症神經障礙外,還有,動脈硬化病變所引起的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障礙末梢神經障礙,全身發生許多合併症。其中一種合併症為糖尿病足病變,有糖尿病性足潰瘍足白癬胼胝等直接或簡接Dermadrome
糖尿病Dermadrome與診斷有關的,有下列情形:
1.掌蹠纖維腫症(Duputren 拘縮),掌蹠或腳底的皮下,沿著腱膜,可以見到數個很硬的結節。如果過程比較久,手掌及腳底會發生拘縮。
2.泛發性環狀肉芽腫紅色丘疹,形成環狀排列,發生部位有多處。如果發生部位有2個以上,就稱為泛發性。有的病患不形成環狀的情形也會有,這時要使用病理診斷。
3.狼瘡樣壞死( Lupoid壞死症)Dermadrome。這是在下肢伸側,有紅褐色境界鮮明的萎縮性的部位,因很少有自覺症狀,因此,病患通常不會注意到。
如發現有上述3種情形,很可能有30~60%有罹患糖尿病,如果沒有被診斷為糖尿病,要積極,做糖尿病的檢查。
    如果罹患糖尿病的時間很長,可能發生的Dermadrome有下列幾種:
1. 糖尿性浮腫性硬化症,從頸部後側及上背部,皮膚發生浮腫性硬化,同樣情形,在手指也發生也同樣的情形,治療因而發生困難。這時要與全身性強皮症,做鑑別診斷。
2.糖尿病患容易發生身體上的發癢,因而發生丘疹或多紅色的小結節,發生治療困難,這種情形,稱為後天性反應性穿孔性膠原纖維症,發生於合併糖尿病性腎症與透析病患,
3.影響糖尿病患的生活品質(QOL)重要症狀為糖尿病性潰瘍及進行糖尿病壞疽。主要發生在糖尿病的末梢神經障礙末梢血管障礙阻塞性動脈硬化後發生,如果,再發生續發感染或者骨髓炎,不僅很難治療,必要時,還要截肢。
    最後談到糖尿病患簡接Dermadrome,有足白癬或皮脂缺乏,導致皮膚乾燥,腳底的胼胝,其中發生頻率最高是足白癬,這是簡接Dermadrome所得統計數字。在皮膚科,經常可以看到此類皮膚病。足白癬及胼胝的部位的續發性感染,很有可能導致糖尿病性潰瘍及壞疽,因此,在初期治療,要特別小心,要預防及注意其惡化。
    另外最近的熱門話題為胰島素球(Insulin ball)每注射胰島素於腹部及腿部,久了會形成硬塊,如棒球,如果在此繼續注射胰島素會失效,此點還是要注意。
 
關鍵字:內臟疾病與皮疹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