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感冒症狀會合併有氣喘(Asthma),是不是真的會變成氣喘的問題。這是經常會遭遇到的問題,從結果來觀察,有兩種可能,就是會轉變為氣喘,另一種為不會轉變為氣喘。但是小兒感冒有1次的喘鳴,就診斷為氣喘確是有困難。如果病患經數年的觀察,有呼吸性喘鳴,反復發作時,也就是在24小時有持續性呼吸性喘鳴,連本次門診共3次,就稱為廣義的氣喘。
既然有廣義,就會有狹義的氣喘。在日本有9成以上為對蟎和蜱( Mite and tick)有過敏,即異位性體質型氣喘( Atopy型氣喘),其中從嬰幼兒,就開始診斷為Atopy型氣喘的也有,這就是狹義的氣喘。但學童有1成為此非Atopy型氣喘。如果超過6歲,反復發生喘鳴,做呼吸機能或呼氣中測定一氧化氮(NO)也有助客觀診斷。也就是發生反復性喘鳴及呼吸機能一秒率低下及NO高值,可以確實診斷為氣喘
談到外國氣喘的指引,對嬰幼兒氣喘的診斷,在歐洲呼吸道學會,如果是病毒反復引起,為Virus induced wheeze,如果過敏原(Allergen)、香菸的煙引起,就定義為Mutiple trigger wheeze,這種Mutiple trigger wheeze,將來可能轉變為氣喘。另外在歐洲有小兒氣喘專科醫師作成PRACTALL,共識報告(Consensus report) ,在嬰幼兒期,以表現型( Phenotype)來表示,如病毒引起為Virus induced asthma,運動引起為Exercise induced asthma, 如過敏原引起為Allergen induced asthma,診斷使用表現型來表示。
嬰幼兒期的氣喘確定診斷,確實比學童期要難。但是如能早期介入檢查,對嬰幼兒期的氣喘會有幫助。如果雙親都罹患氣喘,與雙親都不罹患氣喘,前者嬰幼兒期將來可能7倍於後者,轉變為氣喘。如果此類病患,又有食物過敏或Atopy型皮膚炎,因有過敏的關係,容易出現Atopy型氣喘。如果這種情形,就不必等到有3次發作,就可做早期氣喘的早期治療。這時要做急性發作時的一般治療。如要有長期抑制氣管炎症,同時作長期管理藥物治療。例如嬰幼兒因病毒而引起反復性喘鳴,可使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LTRA)長期管理。如有典型Atopy型氣喘, 嗜伊红粒细胞(Eosinophilic)氣管炎會持續,可能為狹義的氣喘,可使用吸入類固醇藥物,這在日本指引也在推薦使用。
談到小兒使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說很安全,很少有副作用。小兒使用吸入類固醇藥物(Budesonide)治療,經治療3~6年,小兒己長到23歲,身高較矮1.2公分。由此表示吸入類固醇,長期適當使用,除身高稍為差外,沒有發現有其它副作用。如果這種情況下,不使用吸入類固醇治療,對小兒反而有害。
談到小兒使用吸入類固醇幾年後,身高少長1.2公分,不算嚴重,因為現在的小兒普遍長得很高。日本在這方面也真在下功夫,對於門診病患,每日超過100的小兒氣喘的專科醫院,做吸入類固醇的間歇療法(Intermittent therapy)
及連續療法比較,如果沒有差別,將來使用間歇療法,也許將來對小兒的身高會有幫助。
剛才提到Atopy型氣喘是由蟎和蜱引起過敏的氣喘,但感冒如何引起氣喘的問題。自然型過敏要經IgE,會誘導氣管的Th2型[ 輔助性T細胞(Th)]炎症。當氣管上皮細胞經釋放IL-25、IL-33、TSLP等的細胞激素 (Cytokine) 經2型自然淋巴球(體液性免疫反應),會釋放IL-13,這個IL-13會引起氣喘的分泌亢進,平滑肌收縮。目前日本正在做抗IL-13抗體的治驗。
帶小兒來看病的母親,看到小兒會喘鳴,是不是會轉變為氣喘,要如何回答這個問題。通常僅有1次喘鳴,很難診斷為氣喘,要觀察經過情形。如果感冒後在24小時以上,有持續的喘鳴,最近共發生過3次,就可以診斷為氣喘,這種小兒需要長期管理。
談到有喘鳴的小兒長期追蹤觀察,對將來有甚麼好處的問題。這就要談到預後的問題。現在日本小兒氣喘嚴重病患,比起20~30年減少很多。從前有小兒氣喘病患,長期住在療養院的情形也有,現在這種現象,不再出現。這個原因,是因為小兒氣喘嚴重病患,都獲得早期診斷及長期使用管理藥物,使得小兒氣喘,氣管的局部炎症,可以早期控制,甚至還能做到早期控制的狀態並維持下去,如此,可以保持正常的氣管,因此,可以保持病患及監護人,生活品質(QOL)的提高。
關鍵字:小兒感冒症狀與氣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