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到氣喘與環境的關係。非Atopy(有遺傳傾向的)型的人,對於塵蟎(Mites)、黴菌(mold)等特殊的抗原不會起反應。但是仔細觀察,此類非Atopy型的人,對杉木花粉季節,也會打噴嚏和流鼻水,當家裡大掃除也會感覺不舒服。因此對此類病患曾做進一步的檢查,雖然屬於非Atopy型病患,使用淋巴球刺激實驗,使用塵蟎刺激,使用彬木刺激,比起沒有氣喘的病患,對刺激的反應會升高,也就是IgE升高。因此皮膚試驗陰性,並不是對過敏原全不起反應。如果檢查結果是非過敏型,甚至非Atopy型的人,不能太重視過敏原的檢查,應要仔細觀察1年中如何使其惡化,瞭解後,再加以指導如何改善。
目前分類:醫療保健 (767)
- Jul 12 Fri 2013 03:46
談日本感染性支氣管炎和氣喘
- Jul 12 Fri 2013 03:42
談一過性房室傳導阻滯
首先談到看心電圖,診斷房室傳導阻滯(AtrioVentricular Block:A-V Block)。Ⅰ度表示PQ延長,表示房室之間的傳導有較長時間,但還有連結在一起。Ⅱ度雖然房室還有連結,但有時QRS會消失,也就是沒有心室的興奮。第三種情形,有完全的房室傳導阻滯,有P波及QRS波,但心房與心室的興奮完全獨立。在這種情形之下,很難分出Ⅱ度或Ⅲ度,因此,有人稱為高度的房室傳導阻滯。這就是要用心電圖來做診斷。
- Jul 12 Fri 2013 03:38
談日本的譫妄
談到譫妄最重要的就是有輕度的意識障礙。有輕度的意識水平低下,會出現異常的精神症狀,稱為譫妄(Delirium)。談到輕度的意識障礙,要把它描寫出來是有一點困難,可以這麼說,從意識清楚的狀態至意識水平降下來(Level down),叫病患時,眼睛可以張開,有輕度還想要睡的情形,在這種情況稱為譫妄。如果意識水平比上述的還要低下時,就不會出現症狀。在譫妄的意識水平,一定會出現幾種症狀:1.對外界的注意力降低。2.認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的變化,對時間、場所、地點及人物的認知發生障礙,對有目的的行為沒有辦法實行的障礙。想法沒有辦法集中,語無倫次,語言變慢,即有語言障礙,因而出現誤解、錯覺、幻覺、妄想。3.記憶與學習的障礙。 4.失眠,但白天很想睡覺,也就是發生睡眠與覺醒的節奏(Rhythm)不協調。還有不安、焦躁感、恐怖、抑憂鬱、有時會有易怒、安樂感(Euphoria)。5.相反的無感情,也就是感情障礙。6.感情障礙,也就是活動量增加,病患顯得不穩定,或者活動量降低,反應變得遲鈍。總之,本疾患發生多種的臨床症狀。
- Jul 11 Thu 2013 23:00
署立豐原醫院住院記
2013年 6月 30日清晨5時我照例騎腳踏車到豐原中正公園打太極拳,快到中正公園的上坡路段,一不小心,就摔下來,感覺左側股骨有點疼痛和麻麻的,站不起來。不得不坐在路旁。這時有一位住在附近的中年婦人騎車經過,看到我坐在那裡動彈不得,便停車問明原因後就拿出手機叫119,把我送到署立豐原醫院掛急診就醫,在此,本人非常感謝這位善心的中年婦人。
- Jun 28 Fri 2013 00:22
談日本孕婦與糖尿病
孕婦容易發生血糖值升高的原因,是本來孕婦就有糖尿病,懷孕後使病情更加惡化,或者懷孕使血糖值升高。從2010年 7月修改過的定義,稍為有改變。就是懷孕時發現的糖代謝異常,分為妊娠糖尿病及懷孕時被診斷為明顯的糖尿病2種。妊娠糖尿病定義為:「妊娠中初次發現或發病,還不致於到糖尿病的代謝異常。」
- Jun 28 Fri 2013 00:21
談日本糖尿病的預防,境界型糖尿病與新陳代謝症候群
首先談到日本糖尿病的診斷基準:1999年訂的是空腹血糖110mg/dl以下,OGTT 2小時值140mg/dl以下為正常;糖尿病型為空腹血糖126mg/dl以上,OGTT 2小時值200mg/dl以上。2010年修改的,就是加了HbA1c的JDS值為6.5%以上。
- Jun 28 Fri 2013 00:19
談日本未來糖尿病的治療
目前日本已推出可以測定HbA1c如同測定血糖一樣簡便的儀器。不久可以在藥局、醫師公會,或健康檢查,檢查HbA1c。這種檢查雖然不是很正確,因此如果檢查HbA1c高的人,最好還是要到醫院再檢查一次。
- Jun 21 Fri 2013 00:09
談日本多系統萎縮症
談到多系統萎縮症(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指的是主要表現為小腦失調的橄欖體橋腦小腦萎縮(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OPCA),主要表現為錐體外路系(Extrapyramidal system)功能障礙的紋狀體黑質變性(Striatonigral degeneration:SND),主要表現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Shy-Drager症候群(Shy-Drager syndrome:SDS)。這3種的神經變性疾病,在其經過的過程中,症狀會有重疊的表現,同時這3種疾病會有共同的大腦的病理學的特徵,最近被認為同一系統的疾病,故稱為多系統萎縮症。
- Jun 21 Fri 2013 00:07
談日本增泌素類似藥物
談增泌素(Incretin)類似藥物中,日本於2009年12月開始出售DPP-4酶抑制劑,是消售量很高的藥品;另一種藥物為GLP受體興奮劑,目前使用的病患也漸漸增加。
- Jun 21 Fri 2013 00:05
談日本促進胰島素分泌藥物
談到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有2種,一種為磺醯尿素類(Sulfonylurea:SU);另一種為速效性促進胰島素分泌藥為Glinide。SU的其作用機轉是與胰臟的β細胞表面的SU受體給合,促進胰島素分泌。在Glinide與SU受體給合的情形較弱,作用時間較短。但SU受體給合,結合能力較強,結合時間較長。
- Jun 14 Fri 2013 09:30
談日本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進步
談到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療,近20年進步迅速。首先談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理變化,其定義是持續性的多發生關節炎,導致關節的結構被破壞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檢視罹患關節的組織結構,正常的滑膜細胞有1層或 2層,增加到好幾層,逐形成Pannus的組織。Pannus中有許多淋巴球浸潤,同時發生明顯的免疫反應。Pannus還會誘導破骨細胞分化,至軟骨細胞表面時,會分泌金屬蛋白酵素(Metalloproteinase),破壞骨及軟骨,引起關節的功能障礙。
- Jun 14 Fri 2013 09:28
談日本小兒食物過敏的最新話題
談到小兒食物過敏,近10年來起了很大的變化。在學校、托兒所以及在社會上,對食物過敏的處理,也有很大的變化。同時在診療方面也有很大的改進和進步。
- Jun 14 Fri 2013 09:27
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皰症
雖然藥物引起嚴重的副作用有毒性表皮壞死症候群(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及史帝芬強生症候群( 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還要加上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皰症(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AGEP),共3種。
- Jun 07 Fri 2013 00:13
談日本胰頭部的囊胞腺腫瘤
關於胰臟頭部的囊胞腺腫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囊胞好比一個袋子裝滿水的形態,在胰臟有各種的囊胞,目前最多見的是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在胰管內發生乳頭狀腫瘤,產生粘液,發生腫瘤性的病變,同時擴張胰臟的分支管,因而在超音波可以看到許多的囊胞。其發現的機率,如果使用超音波檢查,成人及老年人約有10%。其中可觀察到主胰管稍為擴張,胰頭部有囊胞性病變,這樣的變化要與其他病變鑑別的不多。這種情形多數為胰管內發生乳頭狀腫瘤,或者是慢性胰臟炎。
- Jun 07 Fri 2013 00:08
談日本巴瑞特氏食道
巴瑞特氏食道( Barret esophagus) 是由Norman Barret醫師的名稱而來。本疾患與逆流性食道炎有密切關係,巴瑞特氏食道很容易發生食道癌,尤其是歐美的白人發生頗多,在食道癌的發生比例也相當高。
- Jun 06 Thu 2013 23:59
談EB病毒與胃癌
談到Epstein-Barr Virus(EBV)與胃癌的關係,自1990年就已知道,癌細胞有EB病毒,後來的研究發現,有10~15%的胃癌有EB病毒感染。EB病毒最初是從Burkitt's lymphoma的細胞株發現的,其後不僅是淋巴腫,鼻腔的喉頭癌以及胃癌的一部分也會感染。但是EB病毒與胃癌的關係,很少感染淋巴球,而多數感染腫瘤細胞及癌細胞。
- May 31 Fri 2013 00:11
談日本胰島素注射療法
日本的糖尿病患在增加,為了要控制血糖更為理想,除了服藥,還要加上胰島素注射。從前,談到胰島素治療,是有糖尿病專科醫師,對住院病患的治療方法。日本的糖尿病患在增加,而且有不少病患的病情惡化,非用胰島素注射的病患也在增加,為數不多的糖尿病專科醫師要處理此類病患也會發生困難。有很多病患不可能找專科醫師治療,於是找非專科醫師看病,如此很可能造成糖尿病的惡化,合併症也隨之發生。有的病患曾使用很好的治療,結果並沒有降低合併症的發生。因此,日本開始注意另一種治療方法,使用比較安全的胰島素注射療法,稱為BOT(Basal supported Oral Therapy)。這個方法就是糖尿病患原來服用的糖尿病用藥,繼續服用,再加上每日注射1次胰島素。這種療法很少發生血糖過低,目前有許多日本醫師開始使用這個方法治療糖尿病患。其實BOT主要就是口服藥物為主,注射藥物為副。日本對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有時1天要注射3~4次胰島素,目前日本還有這樣的治療。現改用的方法就是病患和臨床醫師都容易使用的方法,這就是BOT。這種治療就是病患還沒有出現合併症時,也就是比較早期的,胰島素還有保有某一程度功能的治療。
- May 31 Fri 2013 00:03
談心臟衰竭引起心房顫動的治療
因高齡化社會而發生心臟衰竭和心房顫動的病患在增加,同時心臟衰竭合併心房顫動的病患也在增加。如果心臟衰竭的嚴重度升高,心房顫動的合併率也會增加。如以NYHA(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4級的心臟衰竭而論,有一半的病患合併有心房顫動。
- May 31 Fri 2013 00:00
談日本腎臟病最新的飲食療法
從前對於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的治療,因為從腎臟漏出很多蛋白質,因此要補充高蛋白,但現在改為使用低蛋白來治療。
- May 24 Fri 2013 02:59
談日本糖尿病的治療目標與控制指標
談到糖尿病的治療目標與控制指標,重要的是要先對Ⅰ型及Ⅱ型糖尿病作鑑別診斷。其中還要注意發病年齡、發病形式、有無酮酸中毒(Ketosis)的傾向、肥胖、胰島素分泌情形、非用胰島素治療不可,還有與發生原因有關的胰島素有關自體抗體,如抗GAD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