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到常見的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一般最容易混淆的就是鼻腔與副鼻腔的不同。慢性鼻炎是在鼻腔之中,副鼻竇炎(Paranasal Sinusitis)是在鼻腔周圍的副鼻竇發生炎症。鼻中隔是在鼻腔左右有隔板,在左右的鼻腔中的鼻粘膜發生炎症,稱為鼻炎。急性鼻炎代表的就是感冒引起的急性鼻炎。但慢性鼻炎,不會是感冒引起,因為一般感冒的病程約1~2週,因此,指的是過敏性鼻炎。這種Ⅰ型過敏反應,其代表的抗原有家塵(House dust)、壁蝨(Mite)、日本人的過敏西洋杉(Cedar)、檜木(Cypress)、鴨茅(Orchard Grass)、豬草(Ragweed)等。
目前分類:醫療保健 (767)
- Oct 05 Fri 2012 03:26
談慢性鼻炎與鼻息肉
- Sep 28 Fri 2012 01:50
談COPD與氣喘合併症的治療
首先簡單介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發生原因,主要是吸菸引起的疾病,目前日本的病患約有500萬以上。但是日本的氣喘病患有400萬,有人估計還不止這個數字,可能比COPD還要多。
- Sep 28 Fri 2012 01:48
談鏈球菌感染
對鏈球菌感染的治療,回顧過去50年,青黴素(Penicillin)系的抗生素,在治療指引中,還是治療的主要藥物。目前仍然是Penicillin系的抗生素是A群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的第一選擇藥物。雖然使用頭芽孢菌素(Cephalosporine)系藥物治療鏈球菌感染,還是有效。
- Sep 28 Fri 2012 01:46
談睡眠障礙的藥物治療
失眠會隨著年齡而增加,因此年齡越大,越容易發生失眠。談到失眠的定義,就是上了床後睡不著,發生苦惱,就稱為失眠。因此失眠的病患白天會感覺情緒不好,就會想到,請醫師治療這個問題。
- Sep 21 Fri 2012 02:22
談高齡者惡性腫瘤的診療
高齡者發生惡性腫瘤與年青時發生的,在種類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預後會有差別,有時高齡者發生惡性腫瘤反而會增多。
- Sep 21 Fri 2012 02:15
談日本高齡者在宅醫療的現狀與今後
日本為了推進「在宅醫療政策」,自2009 年4月開始有的醫院設立20床「在宅醫療病房」,是一種新型的病房。這種病房可以有開業醫師安排住院,而這種開業醫師是有出診的開業醫師,或其他小型醫院的醫師,住在醫院附近,經醫院連繫,並同意後,就成為日本的「在宅醫師」。目前在愛知縣的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已有74位在宅醫師。這20床病床,由在宅醫師,在出診時判斷病患,需要住院與否。而醫院保留「熱線」電話給在宅醫師,經電話連絡,同意後,就無條件可送進來住院。
- Sep 21 Fri 2012 02:07
談袪痰劑的使用方法
首先談到痰的發生部位,氣管是從粗的氣管至末梢的細支氣管,最後形成肺泡。要把痰咳出的是氣管,也就是較粗的氣管,而細支氣管並沒有咳痰功能的組織。痰是從杯狀細胞(Goblet cell)分泌,另一個是從支氣管上皮的腺體分泌。健康的人也會正常產生痰,然後有氣管粘膜上皮的纖毛,向外移動,將痰排出喉頭及口腔外。因此,如果有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會發生問題的就是細支氣管,因為有了疾病後,細支氣管會變得更細,痰更不容易咳出來。換句話說,要把痰咳出是大的支氣管。
- Sep 14 Fri 2012 01:40
談日本骨質疏鬆的診斷、治療與預防
目前骨質疏鬆的病患在增加,增加的原因是,診斷技術的進步,診斷基準的確立,證明防止骨折有效的藥物推出。防止骨折的重要性被大眾認識,因此接受檢查的民眾增加,都是使日本的骨質疏鬆的病患增加。
- Sep 14 Fri 2012 01:38
談高齡者脂質異常的照護管理
談到高齡者,從70~90歲的老年人。日本的動脈學會的脂質照護管理,主要是指65~75歲的老年人,也就是前期高齡者的老年人。對前期高齡者治療脂質異常,與65齡以前壯年人的方法同樣處理。
- Sep 14 Fri 2012 01:35
談日本的運動器官障礙症候群
首先談到運動器官障礙症候群(Locomotive syndrome)的定義:運動器官,主要是腰部和下肢的關節和肌肉,發生虛弱,需要照護,或者將要照護的病患稱為走路(Locomote)會有困難。日本曾對一般民眾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變形性膝關節炎、變形性腰椎症、骨質疏鬆症,可以使用X光影像診斷或骨鹽量診斷,雖然症狀並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從40歲就開始發病。此類病患在日本估計有4,700萬人。日本的骨科住院病患,從50歲年代、 60歲年代、70歲年代開始快速增加。也就是高齡化社會的日本,過了50歲以後運動器官的障礙開始快速的表面化。分析其發生原因,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膝關節軟骨變性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炎,脊椎椎間盤變性引起的變形性腰椎症,此類病患特別多。
- Sep 07 Fri 2012 01:56
談褥瘡及續發性感染
首先談到病患發生褥瘡後不易治癒的可能性,其中一種是病患沒有做好變換體位,另外一種是可能還罹患多重抗藥性細菌(Multiple drug resistant organism; MDRO),如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其它還要考慮的就是病患的營養問題及基礎疾病。如果病患的營養不良,會發生低白蛋白或貧血,是造成褥瘡後不易治癒。
- Sep 07 Fri 2012 01:54
談耳朵痛
談耳朵痛,這是耳鼻喉科的醫師在問診時,經常聽到的病患的訴苦。因此在問診時,要注意疼痛的部位。因為在耳朵的周邊有顎關節、耳下腺、頸部淋巴腺。耳朵直接與疼痛有關的有耳郭(Pinna,即外耳)、外耳道、中耳。重要的是要先瞭解耳朵表淺或深部的疼痛。
- Sep 07 Fri 2012 01:51
談如何改善小兒擤鼻涕及用口呼吸
最近不會擤鼻涕(Blow one's nose)小兒在增加,這可能與致病原因的變遷,加上當父母及醫師沒有好好指導有關。擤鼻涕可改善鼻腔衛生及鼻腔呼吸,因此可說很重要,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的基本做法。
- Aug 31 Fri 2012 02:44
談特發性心室顫動的照護
通常談到特發性心室顫動(Idiopathi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是指,從前沒有發生過心臟的疾病,而發生的心室顫動。多發生在10歲年代~ 40歲年代,也就是不滿60歲的病患,如果超過這個年齡就不稱為特發性心室顫動。
- Aug 31 Fri 2012 02:42
談日本心臟瓣膜手術的進步
從前心臟瓣膜症是有風濕熱(Rheumatic fever)引起的多見,最近有動脈硬化引起的瓣膜鈣化多見。日本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動脈硬化的病患增加,由鈣化引起的大動脈鈣化也增加很多。
- Aug 31 Fri 2012 02:39
談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帶狀疱疹(Herpes Zoster)後引起的神經痛,雖然目前有神經阻斷術及其他的治療並沒有因而減少很多疼痛。如果發病,盡可能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或者症狀還沒有出現以前就開始神經阻斷,則以後多少會減少轉變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 Aug 24 Fri 2012 01:35
談藥物引起的胃潰瘍(包括類固醇)
最近談到藥物引起的胃潰瘍,多數為使用低劑量的包括Aspirin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非類固醇的消炎鎮痛劑。談到NSAIDs引起的消化性潰瘍,已有許多報告。因此本文先談類固醇引起的胃潰瘍。在類固醇的副作用,向藥廠訂購類固醇時,說明書上寫明有胃潰瘍的副作用。但經最近大型研究分析,使用類固醇的病患,與對照組(Placebo)比較,並沒有增加胃潰瘍,也就是單獨使用類固醇並不會引起消化性潰瘍與消化道出血的危險。使用類固醇可說發生胃潰瘍是很少見的合併症,如果須要用到類固醇治療時,不要認為是禁忌。但是類固醇合併使用NSAIDs時,那就得小心。因為其發生機轉是一種假說:當磷脂質與酯類Ester結合的Arachidonic acid,在遊離階段作用的Phospholipase A2,有阻礙類固醇作用,因而胃粘膜的(Prostaglandin, PG)會減少。因此胃粘膜的分泌會減少,對胃酸及胃蛋白酶(Pepsin)的抵抗力會降低,也就是胃粘膜的防禦功能降低。
- Aug 24 Fri 2012 01:33
腫瘤伴生徵候群
腫瘤伴生徵候群(Paraneoplastic syndrome),與腫瘤的轉移或者直接浸潤無關,但與腫瘤密切有關而發病的神經疾病的總稱,可能與免疫機轉有關的疾病。
- Aug 24 Fri 2012 01:28
強直性脊椎炎
強直性脊椎炎英文名稱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分類屬於風濕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如果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英文: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首先發生在手腳的末梢關節,其後的病理變化主要是在此等部位。但是強直性脊椎炎的發生部位是在脊柱及骨盆的仙腸關節,有時也會侵犯四肢的關節,如股關節、膝關節,少數發生腳關節、肩關節。但是手指和腳趾的關節並不是絕對不會出現。僵硬通常在10歲年代、 20歲年代開始發生腰臀部的疼痛或僵硬,然後逐漸發生脊柱及關節的運動功能低下,有一部分的病例發生脊柱的骨性的強直,如同竹竿,因此稱為竹節狀脊椎(Bamboo spine)。
- Aug 17 Fri 2012 02:53
談對高齡者使用藥物的方法
首先談到高齡者使用藥物最容易發生問題的部分。可分為二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高齡者對藥物的代謝比起年青人還要慢,要注意藥物在身體的代謝情形。第二種是高齡老年人有許多慢性病,看過好幾位醫師,拿了好幾種藥物,對這種服用好幾種藥物的高齡老人很容易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