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美國的指引是由美國膽固醇教育計畫(NCEP: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作成,治療指引第三版ATP III(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此指引表示,如果是冠狀動脈發病高危險的病患,要把LDL Cholesterol降到100mg/dL,如果是Very high risk的病患要降到70mg/dL,就是有設定目標值。
目前分類:醫療保健 (767)
- Apr 24 Fri 2015 03:21
談美國脂質異常的最新指引
- Apr 24 Fri 2015 03:11
談日本高齡者腎臟功能障礙合併骨質疏鬆的治療
通常使用各種藥物防止骨折的效果與年齡的關係不大,可以說,任何年齡都有效。但是90齡以上的高齡者,使用的經驗很少,因此投予藥物時,還是要小心。因為高齡者的腎臟功能低下,以目前慢性腎臟病(CKD)的分類,屬於Stage3,Stage4的情形比較多見。通常對80歲的病患的臨床經驗不夠多,對骨質疏鬆還是要積極治療,今後可能還是會積極推薦治療。
- Apr 17 Fri 2015 04:22
談日本失智症的緩和照護
雖然本文談的是失智症(Dementia)的緩和照護,但是失智症的病患多數是有疼痛的問題,因此從失智症的疼痛開始談起。
- Apr 17 Fri 2015 04:06
談日本癌症病患的精神照護
日本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癌症的病患也隨著增加。最近發表的數據顯示,每年有80萬人罹患癌症,可以這麼說,在一生中,可能會有2人中,有1人得癌症。癌症是日本死亡的第1位,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有36萬人。此類癌症病患,在精神方面所受的影響,普遍不少。在臨床上,本來精神疾病是較多見,如果有了癌症,大概有半數病患,需要精神照護(Mental care)。
- Apr 10 Fri 2015 04:00
談日本小兒的低體溫療法
低體溫療法在古代的時候,冷卻患部,抑制炎症。真正用到臨床是從1970年代的報告開始。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有的論文報告有效,有的論文報告沒有效。於2005年及2007年美國及英國做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結果証實低體溫療法有效,因此開始導入低體溫療法。
- Apr 10 Fri 2015 03:50
談日本心療內科醫對於員工心理健康應負的任務
談到心療內科(A department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要處理員工的對象為,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有問題的病患。本來心療內科醫要治療對刺激有關的心身症(Psychosomatic disorder),在日本,約在50年前就有。這種心身症,知道的人,固然不少,但有部分被誤解。這是一種,例如一個人緊張的時候,就會開始腹痛,然後就想上廁所,很像過敏性腸症侯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另一種是受到刺激(Stress)後,血壓會升高,是心身症的本態性高血壓。另有一種是,與生活習慣病有關聯,如肥胖、糖尿病,有一部分會受到刺激(Stress)後,肥胖和糖尿病就不易控制而惡化。
- Apr 10 Fri 2015 03:34
談日本產業醫對於員工心理健康應負的任務
在日本產業保健中,員工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有問題的在增加。如果從發生率而論,在大型企業,員工有1,000人以上,約有9成,在過去1個月內曾經有過心理健康有問題而休息的員工。一旦休息,可能要休息得比較長時間,勞動力減少,對企業,可說一大損失。這時產業醫會變成很重要,產業醫要確認病患,是否能夠適任工作,有無心理健康的問題,如有,可能不需要做精神科的診斷,但如果懷疑心理健康有問題,應轉介到專科醫師,這也是產業醫,應負的任務。如果是不是有太大的問題,可以追蹤觀察即可。最重要的產業醫對此類病患要親自檢查。
- Apr 03 Fri 2015 02:10
談日本電磁波對健康的傷害
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的周波數及波長,是同一個意思,根據此點,可分為幾種。其中對健康有問題的就是50Hz 或60 Hz,超低周波電磁的健康問題。另一個是行動電話使用無線電波(Radio波)領域的電磁波,這是屬於Gigahertz的水平,有此2種問題。(1個gigahertz等於10億hertz,記號GHz)。
- Apr 03 Fri 2015 01:58
談日本糖尿病足病變
罹患糖尿病,基本上容易引起血管與神經障礙。在血管中,有大循環與小循環,其中有任何一種發生障礙,都會引起缺血,最後引起壞死。
- Apr 03 Fri 2015 01:48
談日本嬰兒過敏體質斷奶時的飲食指導
首先談到嬰兒過敏體質,多數具有異位性皮膚炎(Atopicdermatitis)又叫遺傳過敏性皮膚炎,另一種是雙親或者兄弟有過敏性疾病,可稱為高危險性的過敏性嬰兒。通常這種嬰兒,到醫院都會抽血檢查,有沒有被敏感化,不一定斷奶時,才要做這樣的檢查。通常嬰兒有的只喝牛奶,也有同時母乳哺育的也有,為何嬰兒的身體會發生敏感化的問題。最近一般認為,食物敏感化的途徑,非常重要的就是皮膚,如果皮膚是正常,從皮膚敏感化的可能,可說幾乎沒有,如果皮膚有濕疹的病變,抗原會經皮膚,很容易引起過敏。因此在家常吃的食物,就會變成攝取頻率較高的食品的環境抗原,這種環境抗原,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引起身體的敏感化。如果本人並沒有症狀,那就不抽血,或者有懷疑的食物篩選,因為被敏感化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在食物中,吃某種食物引起過敏反應,當時要進一步檢查何種食物引起過敏反應。如果檢查血液中的IgE RAST為陽性,放射過敏試驗法(RAST:radioallergosorbent test),實際上,可吃的東面還是很多,可見血液中檢查陽性,就可供參考,與實際生活,還有一段距離。但如果IgE RAST檢查是Class 5或 6很高時,如果吃了該食物,可能就會引起食物過敏反應。因此不能因檢查陽性,就要除掉該食動,不能吃的道理。
- Mar 27 Fri 2015 04:29
談日本潛在性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首先談到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就是甲狀腺荷爾蒙發生作用過剩的狀況。原來稱為甲狀腺中毒症,其中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就稱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可能使用甲狀腺中毒症的名稱較為合理。在國外也使用Thyrotoxicosis,如果甲狀腺的作用發生過剩的時候,腦下垂體的促甲狀腺激素荷爾蒙(TSH: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就會受到抑制,這種作用,最能感受的就是腦下垂體。在末梢能感受到荷爾蒙過剩的感受以前,腦下垂體就能感受到,因此,會抑制TSH,如果腦下垂體並沒有疾病,但是TSH較低,表示,有甲狀腺中毒症。實際上free T4,在正常水平在作用。潛在性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定義就是,只有TSH在基準值以下。也就是說,腦下垂體很敏感,但在末梢方面並沒有出現很明顯的症狀,就稱為潛在性,英文稱為Subclinical。目前在日本的發生率,大約在1~2%,此類病患可說沒有甲狀腺的疾病。
- Mar 27 Fri 2015 04:13
談日本高度便秘與高齡者便秘的治療與預防
如果有了便秘(Constipation)而不理它,就會變成嚴重的便秘,可能會引起腸阻塞、消化道阻塞,如果罹患巨大結腸症的病患,可能會引起軸捻轉,扭轉(Volvulus)是指腸道以腸繫膜為中心軸旋轉,要手術治療,但發生率很少,通常發生在嚴重的便秘病患。
- Mar 27 Fri 2015 03:56
談日本麻木的診斷
病患對麻木( Numb) 的主訴有許多種,有麻麻的、刺刺的、或者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但從醫學的立場而論,是一種感覺障礙。談到感覺障礙的部位,定出部位就會比較容易瞭解。首先談到臉部的麻木,除了有麻木,還合併有疼痛,最多見的就是三叉神經痛。雖然發病時,會出現疼痛和麻木,其中有典型三叉神經痛,還合併腫瘤及多發性硬化症。重點是在問診時,是否陣發性(Paroxysmal),此點是分類很重要的一點,如果是陣發性,可能要懷疑三叉神經痛。
- Mar 20 Fri 2015 03:46
談日本精神病患的復健
談到身體疾病的復健(Rehabilitation),在急性期的手術或藥物療法後,如中風後,因麻痺要做物理治療或作業療法等機能性的訓練。精神疾病也有類似情形,如精神疾病,在急性期有憂鬱症,有明顯的自殺念頭、統合失調症(Schizophrenia),經治療後幻覺和妄想等症狀緩和,並不能馬上就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或做平常做的工作。因此為了渡過這個階段,精神病患經治療後還是要做復健。
- Mar 20 Fri 2015 03:36
談日本內科疾病合併憂鬱症的對策
談到內科初診的病患,罹患憂鬱症大概有10%,其中有嚴重病患,約有20%要住院。如此估算,大概每10名門診病患中,有1人是同時罹患憂鬱症,可說不是少見的疾病。
- Mar 20 Fri 2015 03:23
談日本癌症疼痛的治療
首先談到癌症的疼痛有3種:
- Mar 13 Fri 2015 04:19
談日本小兒過敏性疾病
本文主要是談到小兒過敏性疾病所使用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LTRA)。本劑是10年前推出,是很普遍使用的藥物。Leukotriene與組織胺一樣,會使支氣管平滑肌強有力收縮的藥物。其作用的強度較組織胺強1,000倍,其中Cystein Leukotriene的Leukotriene C4及D4,對支氣管平滑肌具有很強的收縮作用,這就是支氣管性氣喘發生的原因,而LTRA就是一種拮抗劑。
- Mar 13 Fri 2015 04:07
談日本統合失調症
統合失調症就是精神機能的統合失調為特徵的疾疾病,從前稱為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思覺失調症)。因為精神分裂症帶有一點輕視病患的意思,因此,於2002年改為統合失調症。目前罹患本疾患有0.7%,100個人還不到1個人罹患,但還算是多見的疾病。
- Mar 13 Fri 2015 03:56
談日本對上癮的對策
談到上癮(Addiction),會講到刺激、中毒、或依賴的問題。目前日本的問題是出在「不能停用,或不想停用的問題」。大致可分為3種問題:
- Mar 06 Fri 2015 09:33
談日本幽門螺旋桿菌的第三次除菌
第1次除菌有80%有效,但20%無效。測試無效的方法是使用,呼氣試驗,那是最有效的方法。第2次除菌,實施方案(Regimen)無效的病患有10%。能夠做到3次除菌療法的病患中,還會有5%沒有效的病患。這5%沒有效的病患的幽門螺旋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歐美型與日本型的間係不大,這兩種型態的不同主要是毒性和毒素。這個5%,指的是抗藥性的問題,如對Clarithromycin有抗藥性,Metronidazole有抗藥性,或兩者都有抗藥性的病患約有5%。談到這種抗藥性的檢查方法,就是使用細菌培養的藥物做敏感試驗,但日本健保不付費。在歐洲的指引,如果要做第三次除菌時,先做藥物敏感試驗,然後選擇藥物的方法。日本是事先,決定實施方案,做第三次除菌。但這種做法還沒有達到完美的除菌,即無隨機分配 (Random assignment)試驗。2013年,開始使用New quinolone中Sitafloxacin再加上PPI與 Amoxicillin,治療1週的效果最好,但除菌率為70%。